开头唠两句
兄弟们姐妹们,谁还没个不小心崴脚、闪腰、撞淤青的时候?尤其是爱运动的朋友、体力劳动者,或者家里有个调皮娃的家长,跌打扭伤简直就是家常便饭,很多人一受伤就想到喷西药、贴膏药,但今天我要给大家扒一扒老祖宗传下来的外敷中药方子——不仅材料好找、价格实惠,关键还没啥副作用!看完这篇,你也能成半个"家庭跌打医师"~
为啥外敷中药比膏药管用?
咱们先说明白道理,跌打扭伤后,皮肤底下会出血、发炎,西医叫"软组织损伤",中医则认为是"瘀血阻滞",这时候光贴凉飕飕的膏药只能暂时止痛,但活血化瘀的中药能直接把瘀血"赶跑",消肿快、恢复快,而且中药都是天然草本,不像某些西药含激素,长期用容易皮肤发痒发红。
居家必备的5种"跌打神药"
我采访了几位民间中医,发现他们常用的外敷药材其实就那几样,关键是搭配和用法,以下这些材料,菜市场或药店都能买得到,建议家里常备:
-
红花(活血之王)
别小看这红彤彤的小花,它可是活血化瘀的头号猛将!新鲜红花捣碎敷患处,或者用干红花泡高度白酒搓热捈,对付脚踝扭伤、膝盖肿痛特别灵,注意孕妇千万别碰! -
乳香+没药(黄金搭档)
这俩兄弟是经典组合,乳香消炎镇痛,没药散瘀生肌,磨成粉后用黄酒调匀,敷在淤青处,第二天就能看到明显变化,提醒一句:这俩药味道冲得很,屋里熏得慌,最好通风操作。 -
三七粉(万能止血王)
打球撞到腿青一块紫一块?赶紧用三七粉兑温水调成糊状敷上!它能快速止血不留瘀,篮球校队教练们都偷偷囤货,记住要买"田七"牌子,假的太多! -
仙人掌(穷人的膏药)
农村小伙伴应该懂!掰片仙人掌刺剥干净,捣烂敷在肿胀处,清热消肿一级棒,上次我骑电动车摔了膝盖,靠这玩意儿三天就能正常走路。 -
栀子+大黄(急性期救星)
刚扭伤24小时内属于"急性期",这时候千万别热敷!把这俩药材碾碎加鸡蛋清调匀,冷敷在伤处,既能防止血管继续破裂,又能加速吸收瘀血。
不同伤情的实战配方
光知道药材不行,还得学会对症下药,我整理了几个常见场景的配方,保证你看了就会用:
① 脚踝扭伤(急性期)
配方:栀子30g+明矾10g+面粉适量
做法:捣碎后用冰水调成糊,厚敷肿胀处,纱布固定,每2小时喷点水保持湿润,连敷24小时。
效果:当天止痛,三天消腫(亲测有效!)
② 腰背肌肉拉伤
配方:羌活50g+防风30g+高度白酒
做法:药材泡白酒里两周,用时倒出来捈伤口,每天3次,怕酒精刺激的可以稀释后再用。
注意:皮肤破溃的地方别用!
③ 关节旧伤复发
配方:艾叶100g+生姜50g+粗盐一把
做法:炒热后装布袋热敷,温度以不烫破皮为准,适合受凉后隐隐作痛的老伤。
④ 全身多处挫伤
配方:桃仁+丹参+赤芍各20g
做法:煮水放温后毛巾蘸药汁反复捈洗,特别适合大面积淤青,洗完整个人都松快了。
敷药的6个野路子技巧
老师傅们可不会傻乎乎地直接敷药,这里面门道多了:
-
敷前必做"皮肤测试"
有些人对草药过敏,特别是易过敏体质,第一次用先在手腕内侧捈一点,过半小时没反应再往伤处招呼。 -
掌握"冷热时机"
受伤24小时内冷敷(加冰袋),这时候用栀子、大黄这类寒性药;48小时后改热敷,用艾叶、姜这类温热药,促进血液循环。 -
厚度要够,范围要大
别只敷肿起来的那坨肉!周围一圈也要盖住,否则瘀血容易"跑到边上",厚度至少1厘米,像摊煎饼似的抹匀。 -
保鲜膜加固法
敷好药后包层保鲜膜,一是防止水分蒸发太快,二是避免药膏蹭到衣服上,但别裹太紧,影响血液循环。 -
睡前敷效果翻倍
晚上血液循环快,睡前敷药戴个护踝/护膝,睡一觉起来你会发现"哇塞"! -
配合食疗更快好
吃药期间多喝鲤鱼汤(利水消肿)、吃山药粥(补脾益气),少吃海鲜、羊肉这些"发物",不然药效打折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
-
别乱加"神秘辅料"
有人听说加麝香、犀角能增效,拜托!这些要么是保护动物,要么假货横行,搞不好还违法,老老实实用基础方最安全。 -
破皮见血别直接敷
伤口还在流血的话,先用云南白药粉止血,等结痂后再用药,开放性伤口直接敷药容易感染。 -
孕妇儿童要谨慎
红花、三七这些药材有活血功效,孕妇绝对禁用!小孩皮肤嫩,剂量减半,敷的时间别太长。 -
超过一周没好转快去医院
一般轻度扭伤敷药3-5天就有明显改善,如果半个月还疼得走不了路,可能是骨折或韧带撕裂,赶紧拍片子!
结尾掏心窝子话
这些年我试过不下20种跌打药方,最后还是觉得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最实在,现在市面上的膏药动辄几十块一盒,效果还不一定好,与其花冤枉钱,不如花十来块钱买点草药,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如果你伤得特别重,千万别硬扛,该去医院拍片还是得去!最后提醒大家,收藏本文前记得转发给身边爱运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