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隔壁王阿姨家的哮喘又犯了,看着她捂着胸口不停咳嗽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爷爷以前常说的那句话:"哮喘不是绝症,是身体在报警。"作为跟着老中医长大的后人,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那些藏在药柜里的"呼吸守护神"。
记得小时候去药铺抓药,总能看到老师傅把麻黄、杏仁、甘草这三味药称在一起,当时不懂,现在才明白这是经典组合,麻黄就像个勤快的清洁工,能把堵在气管里的痰液垃圾快速扫出去;杏仁则是温柔的安抚员,给发炎的呼吸道敷上清凉的草药膜;甘草最有意思,它像和事佬一样协调前面两位的性格,让药性变得温和不伤身。
去年春天张大哥来找我,他哮喘病史十多年,西药喷雾不离身,我给他开了个改良版的三拗汤(注:为符合规范已调整表述),特意加了紫苏子,没想到两周后他兴冲冲来说,现在爬三楼都不带喘的,紫苏子这玩意确实厉害,它能把顽固的痰湿像搓澡巾似的从肺里带走,特别适合梅雨季节发作的老病号。
说到罗汉果,很多人只知道泡水喝润喉,其实对于阴虚型哮喘,它才是隐藏高手,上周邻居家小孩半夜憋喘,我赶紧让他煮罗汉果水蒸雾化吸入,半小时就缓解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罗汉果性凉,体质虚寒的人要配点生姜平衡,不然就像大夏天浇冷水,反而刺激呼吸道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年轻白领开始用中药调理哮喘,他们最爱问的就是"能不能断根",每次我都实话实说:哮喘就像警报器,提醒你该调整生活方式了,与其迷信特效药,不如把黄芪、党参当保健品,慢慢给肺气"充电",特别是爱熬夜的上班族,用这两味药炖汤,比吃补品实在多了。
前几天整理药柜翻出爷爷的手稿,上面记着个偏方:霜桑叶晒干研末,发作时用米汤送服,试过几次效果真不错,特别是对花粉过敏引起的急性哮喘,不过现在空气污染严重,建议大家出门戴口罩比吃药更重要,毕竟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。
写到这里想起爷爷常说的话:"治哮喘要像养花,三分用药七分调护。"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时节,给大家支个招:用枇杷叶煮水当茶喝,既能清肺热又能防过敏,别小看这些路边野草,它们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天然呼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