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摸到脖子里硌得慌?去医院一查说是淋巴结肿大,开点消炎药又担心伤胃,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"疙瘩"可有招了,今儿就跟大伙唠唠流传百年的消瘰丸秘方。
【这些症状你可能中招了】 照镜子发现下巴底下鼓包块 熬夜后脖子上突然冒出小圆球 感冒发烧总带着淋巴疼 摸着硬邦邦还会跑来跑去 医院B超显示"淋巴结可见"
西医说这是免疫系统在报警,中医看来却是痰湿瘀堵闹的,就像厨房下水道油垢多了堵住,人体经络被痰火堵住才会鼓包,这时候千万别瞎按摩,搞不好按出炎症来。
【祖传五味药打通关】 老辈郎中开的消瘰丸就五味药:
- 浙贝母(化痰散结主力)
- 玄参(滋阴降火高手)
- 牡蛎(软坚散结猛将)
- 夏枯草(清肝泻火急先锋)
- 甘草(调和诸药和事佬)
这配方妙在攻补兼施,贝母像铲子刮痰湿,玄参好比消防员浇灭虚火,牡蛎专啃硬疙瘩,夏枯草把肝火往下降,甘草带着它们组团干活,熬出来的汤药黑黝黝带点咸鲜,喝着像海鲜汤似的。
【加减变化有门道】 要是总感觉嘴里冒火,加3克黄连清热 碰上感冒嗓子疼,扔几片薄荷叶 女同志更年期淋巴肿,搁点香附调气 上班族压力大脖颈僵,添点葛根松筋
我们村王大夫特别叮嘱:药罐子不是糖果罐,见效就收别贪杯,一般喝个七八天,肿块软乎了就要停,老用寒凉药伤阳气,反而容易反复。
【日常养护三板斧】
- 晨起捏喉结:用手指肚从下巴往下捋到锁骨,早晚各九下
- 仙人揉腹法:顺时针摩腹促进消化,痰湿少了淋巴才不闹
- 蒲公英茶:挖新鲜的晒干泡水,比吃药还管用
前街张婶去年脖子上鼓个杏核大的包,西医让观察三个月,她偷偷找老中医开了这方子,喝了两周就消得摸不着了,不过咱得说清楚,要是淋巴结长得快、不活动、夜里疼,赶紧上医院别耽误。
最后唠叨一句:这方子适合上火引起的良性肿大,结核性的、肿瘤转移的千万另当别论,喝药前最好拍个舌苔照,舌红少苔的人才对症,毕竟中药讲究辨证,别把全家人的药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