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邻居王阿姨念叨腿抽筋,去医院检查说是缺钙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在药食同源里藏着补钙智慧,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十种藏在中药铺里的天然"钙片",炖汤泡茶就能补,关键还特别接地气!
骨头汤里的"黄金搭档"——牡蛎
每次去中药店抓药,总能看到灰白色扇贝壳样的牡蛎,这可不是海鲜市场里的蚝豉,而是煅烧过的中药牡蛎,100克煅牡蛎含钙量高达380毫克,比牛奶高3倍!老中医常说"牡蛎固涩敛汗",其实它更是补钙界的隐藏高手。
记得去年我妈腰疼,老中医就开了个偏方:鲫鱼牡蛎汤,把煅牡蛎捣碎先煎半小时,再加鲫鱼炖出奶白汤,喝着既有海鮮的鲜甜,又能把钙融进汤里,不过要提醒下,生牡蛎得煅制过才能入药,直接吃可不行哦!
藏在龙骨里的钙宝藏
别误会,这里的龙骨不是恐龙化石,而是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,这味药可有意思了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它能"安五脏",现在研究发现每100克含钙量超过2000毫克!上次看中医给小孩开健脾方,里面就加了龙骨粉,说是夜惊盗汗还能顺便补钙。
不过这味药有点挑人,体质虚寒的要慎用,我爷爷当年骨折康复期,老中医就在接骨木里配了龙骨粉,说是能促进骨骼愈合,现在药店都有打粉服务,冲水喝就像喝石灰水,得憋着气快速喝才行!
珍珠妈妈的补钙秘密
都说珍珠粉能美白,其实它更是补钙利器,正宗的海水珍珠贝母磨粉,每10克含钙就超过400毫克,我们办公室小刘哺乳期缺钙,中医就让她每天早晚空腹吃勺珍珠粉,说是这样补钙不伤胃,不过要买正儿八经的三角帆蚌珍珠,那些廉价的淡水珠可能掺了贝壳粉。
最妙的是珍珠母(蚌壳内层),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补钙,广东人爱煲的咸蛋瘦肉粥,放几片煅珍珠母进去,清火补钙两不误,记得要提前煎煮半小时,不然硬邦邦的硌牙!
山里的钙片收割机
-
桑寄生:每次去爬山看到寄生藤,想起它可是"植物钙片",这味药专治风湿骨痛,每100克含钙量相当于半斤牛奶,客家人爱用它炖猪骨,说能强筋壮骨,不过孕妇千万别碰,这药有活血作用。
-
杜仲:在中药房里总能看到丝棉般的杜仲,它可是补肾补钙双料冠军,那个高血压大叔常年用杜仲叶泡茶,血压稳了腿脚也利索了,注意得用盐水炒过的炮制品,生杜仲有小毒。
-
续断:名字就透着霸气,骨折复原期必备良药,这味药不仅能接骨,每100克含钙量超过200毫克,我们村摔伤都要喝续断猪腰汤,说是"以形补形",不过那味道确实一言难尽...
厨房里的补钙法宝
-
菟丝子:这味补肾药长得像小辣椒籽,却是隐形的钙库,北方人包饺子喜欢放点菟丝子粉,既能当香料又能补钙,不过要炒熟碾碎,不然嚼到整颗会咯牙。
-
骨碎补:光听名字就知道和骨头有关,实际上它的钙含量是排骨的3倍!浙西山区有种吃法:把骨碎补晒干磨粉,掺在面粉里烙饼,据说能预防骨质疏松。
-
牛膝:分为川牛膝和怀牛膝,都是补钙好手,特别是怀牛膝,李时珍说它"走而不守",特别适合下肢无力的人,我们家常拿它炖牛肉,肉烂汤浓还能补膝盖。
岭南人的液体钙——石斛
别以为只有霍斛才金贵,普通的铁皮石斛钙含量也很可观,广东阿婆最爱拿石斛煮水,加点蜜糖当凉茶喝,特别是熬夜后骨酸腿软,喝两天准好,不过新鲜石斛要冷藏,晒干的容易上火。
怎么吃最有效?
这些药材别单吃!比如牡蛎配鲫鱼能加强吸收,桑寄生搭鸡蛋滋阴补钙,建议每周吃2-3次药膳,搭配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,特别注意:结石体质要避开高钙药材,孕妇儿童需遵医嘱。
上个月陪老妈去抓药,老药师说了句大实话:"这些补钙药就像存钱罐,得细水长流地吃",与其花大价钱买钙片,不如把这些中药食材融入三餐,毕竟老祖宗吃了几千年的智慧,可比网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