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中药原材料养生宝典,从入门到精通的实用指南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"药食同源",翻遍家里厨房发现,生姜红枣天天见,枸杞黄芪常备着,细数这些年用过的中药材,才发现咱们祖辈传下来的养生智慧真够深——这十大中药原材料,个个都是调理身体的"多面手"!

补气界的扛把子:黄芪 这个长得像鸡爪的药材,可是煲汤炖肉的隐形冠军,广东人喝早茶必点的"黄芪枸杞盅",北方人冬天爱煮的羊肉汤,都靠它偷偷发力,老师傅教我辨认时特别强调:表皮松软带纵皱纹的才是好货,硬邦邦的可能是硫磺熏过的,记得有次感冒鼻塞,煮了杯黄芪红枣茶,喝完浑身暖洋洋的,效果比西药冲剂还管用。

女人的养颜秘方:当归 都说"十个女人九个亏",月月大姨妈造访,不吃点红皮白芯的当归怎么行?我在青海出差带回的整根当归,切片后泡水喝带着淡淡的甘苦味,最绝的是和老母鸡一起炖,汤色金黄透亮,喝上一碗脸色立马红润,不过要避开经期食用,这点千万记住。

百搭小能手:枸杞 办公室玻璃罐里的小红果,泡水嚼着吃都行,宁夏的枸杞确实甜糯,但别买颜色太鲜艳的,自然晒干的应该带点暗红,去年学了个新吃法:酸奶里撒一把,再淋点蜂蜜,酸甜可口还明目,只是每次看到保温杯里浮着的枸杞,总想起中年养生的梗。

地下软黄金:茯苓 这个白白的块状物看着不起眼,却是祛湿安神的高手,南方回南天时,我会用茯苓煮薏米水,喝两天身体就像晒过太阳的棉被,湿气全无,药店老板教了个窍门:挑断面细腻如石膏的,闻着有淡淡菌香味的才是好茯苓,打成粉掺在面膜里,据说还能淡斑。

仙草之首:灵芝 去武夷山旅游时买过朵伞状的紫灵芝,放在家里当摆件特别有禅意,真正用来煲汤的是切成薄片的赤芝,和陈皮老鸭一起炖,汤头浓郁得能照镜子,现在人工种植的多了,但老药师说还是泰山野生的孢子粉最珍贵,当然价格也让人肝颤。

理气专家:陈皮 广式甜品里总少不了它,我家常年备着新会陈皮,刚摘的橘子皮要阴干三年才算入门,年份越久越值钱,上次咳嗽老不好,妈妈用十年陈皮加冰糖蒸雪梨,那股子醇香直钻鼻腔,连吃三天喉咙就清爽了,就是容易沾杯子,得勤快点清洗。

活血猛将:川芎 这个黑褐色的草根气味冲得很,却是治疗头痛的特效药,有次陪闺蜜看中医,大夫开的方子里就有川芎,说是配合当归能缓解痛经,不过孕妇千万不能碰,活血太过容易动胎气,记得要选"蝴蝶片"形状的,断面呈黄白色的才地道。

润肺担当:麦冬 办公室必备的小绿植,其实是中药界的话梅糖,每天抓几粒泡水,对付秋燥特别管用,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用麦冬搭配胖大海,再加两勺蜂蜜,喝得嗓子滑溜溜的,挑选时注意,泛黄透明的是上品,灰暗干瘪的可能就是陈年旧货。

将军之药:大黄 这个通体金黄的药材可不敢乱吃,号称"泻下攻积第一猛药",有次上火便秘,老中医开了3克大黄泡水,当晚见效快得让人措手不及,现在学聪明了,只敢在暴饮暴食后少量服用,而且必须配上红枣中和寒性。

芳香化湿王:藿香 端午节做香囊的主角,其实新鲜叶子揉碎敷在肚脐上,能治晕车呕吐,去年暑湿重的时候,我用藿香正气液兑温水泡脚,连泡三天,脚底像装了空调般清爽,不过这味药挥发得快,熬煮时间千万别超过15分钟。

这十大药材看似普通,实则暗藏玄机,就像邻居张阿姨说的:"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单方虽好,配伍更重要。"建议大家平时备个小药箱,但具体怎么用还是要找专业医师把脉开方,毕竟咱们追求的是细水长流的养生,可不是拿身体当试验田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