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,前几天隔壁王姐咳得满脸通红,我赶紧把家里存的陈皮冰糖水给她端过去,这才想起该把这些祖辈传下来的止咳妙方整理出来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年试过的治咳嗽喘的中药,都是实打实的干货,建议收藏备用!
川贝母:润肺界的"温柔杀手" 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家娃半夜咳得小脸通红,急得我翻出压箱底的川贝粉,这味药材最绝的是既能镇住撕心裂肺的干咳,又不伤脾胃,拿三颗胖大海配上5克川贝粉,开水焖泡半小时,喝下去就像给喉咙敷了层清凉的面膜,不过要提醒各位,真正有效的川贝母价格不便宜,市面上很多打着"川贝"旗号的其实是平贝母,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。
苦杏仁:藏在厨房里的止咳高手 小时候看奶奶总在熬白果粥时放几粒杏仁,当时只觉得苦得皱眉,后来学了医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坚果竟是天然止咳药,杏仁含有苦杏仁苷,能温和地抑制呼吸道痉挛,现在我家常年备着炒过的南杏仁,早晚抓一把嚼着吃,比吃润喉糖管用多了,但千万记住,生的苦杏仁含有微量毒素,必须加工熟透才能吃。
桔梗:打通呼吸道的"清道夫" 上个月陪客户爬山,半道上他咳得弯不下腰,我包里常备的桔梗甘草茶派上用场,冲泡后让他小口慢饮,这味药材最擅长清理堆积在喉咙的黏痰,尤其对付黄稠痰效果显著,有个小窍门:把桔梗切片后用蜂蜜腌渍,每天含两片,比吃喉糖还见效快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少吃,免得嗓子更干。
罗汉果:糖尿病患者的润肺法宝 邻居张叔有糖尿病,咳嗽起来不敢乱吃药,我给他支招用罗汉果煮水,这个圆圆的小家伙可是天然代糖品,把半个罗汉果掰碎,加两片生姜煮沸,晾温后当茶饮,既能缓解燥咳,又能补充水分,特别适合空调房里待久了引起的咽喉不适,注意要买表皮绒毛多的正宗果,那种光亮的可能是硫熏过的。
前胡:专治反复咳嗽的"守门员" 朋友家孩子感冒好了还咳个不停,西医说是气管敏感,我推荐他们试试前胡炖瘦肉汤,这味药最能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,做法也简单:15克前胡加半斤瘦猪肉,隔水炖两小时,喝汤吃肉,小孩子可以加两三颗去芯的红枣调味,连喝三天就能明显感觉咳嗽频率降低。
这些中药虽好,但使用大有讲究,比如风寒咳嗽要选炙麻黄配桂枝,风热咳嗽适合鱼腥草搭薄荷,痰湿重的得用茯苓配陈皮,最关键的是要辨清体质,寒性体质的人吃多了凉性的川贝反而加重症状,建议大家在症状初起时及时调理,要是拖成慢性支气管炎,那可就要正经看医生了。
最后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细节:中药煎煮时间直接影响药效,治咳嗽的药多数含有挥发油成分,开锅后小火煮15分钟足够,久煮反而破坏有效成分,还有那些标榜"速效"的中成药,很多加了西药成分,高血压患者服用前一定要看说明书。
这些年收集的民间偏方里,最让我服气的是河南老乡教的"三子养亲汤"——炒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等份研末,每次冲服5克,这个方子对老人冬季痰多咳嗽特别管用,不过孕妇和便溏的人要慎用,总之中药调理讲究君臣佐使,急症还得靠西医,慢性病调养才是中药的强项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爷爷说的:"咳嗽不是病,咳起来真要命",希望大家平时多注意保暖,加强锻炼,毕竟预防胜于治疗,要是实在咳得难受,不妨试试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法子,说不定比你吃的特效药还管用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