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中耳炎反复发作怎么办,我家隔壁王阿姨就是典型例子,半个月前游泳回来耳朵疼得直掉眼泪,去医院开了抗生素滴耳液,结果一停药又反复了,其实对付这种顽固的中耳炎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偏方反而更有效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真正管用的配方。
先说说这中耳炎有多折磨人,刚发病时总觉得耳朵里像灌了水,嗡嗡响个不停,用棉签掏两下还能掏出黄黏糊糊的分泌物,要是拖着不管,半夜能疼得睡不着觉,半边脑袋都是木的,西医说是细菌感染,动不动就开抗生素,可很多人发现吃着药好点,一停药又卷土重来。
我特意去拜访了城里有名的老中医张大夫,他摸着白胡子说:"西药压得住症状,断不了病根啊!"原来在中医眼里,中耳炎多是肝胆湿热惹的祸,就像梅雨天墙壁长霉斑,光擦表面没用,得把湿气彻底赶出去,他教了个用了几十年的方子,关键就在三味药:黄连、黄柏加冰片。
先说黄连,这东西苦得能让人皱眉,却是清火解毒的高手,记得小时候我妈总用黄连水给我擦痱子,凉丝丝的特别见效,张大夫说中耳炎发作时,用黄连煮水晾温了滴耳朵,就像给耳朵冲了个"灭火器",红肿热痛立马消下去大半。
黄柏跟黄连是"祛湿双剑客",它专克湿热毒邪,有次看见张大夫诊所里,患者耳朵流黄水特别厉害,他用黄柏磨成粉掺着香油调成糊状,往耳道口薄薄涂一层,第二天再来换药时,那些恶心的分泌物就少多了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招适合鼓膜没破的情况,破了千万不敢往里塞药。
最妙的是冰片,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中药里的"清凉油",张大夫总说它"性善走窜",能把药力带到耳朵深处,有次邻居家小孩游泳呛水引发中耳炎,哭得撕心裂肺,张大夫把冰片碾碎兑着生理盐水让他滴,不到半小时就不嚎了,当晚还吃了半碗饭。
这三味药怎么搭配最科学?张大夫给的参考剂量是:黄连6克、黄柏9克、冰片3克,具体用法是先把黄连黄柏放砂锅里加水煎成浓汁,滤出药渣后等温度降到30度左右,再撒入冰片粉末搅拌均匀,用干净棉球蘸着药液轻轻擦拭外耳道,每天早晚各一次,连着用三天就能看到效果。
不过可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这个方子,张大夫再三叮嘱,如果是过敏性体质或者耳朵已经流脓发臭,一定要先去找医生辨证,去年有个小伙子自己乱试偏方,结果过敏肿得像个猪头,这种教训真不少,还有孕妇和哺乳期的姐妹,这些寒凉药物要慎之又慎。
除了用药,日常护理更是关键,记得要把枕头套勤换洗,螨虫最爱躲在纺织品里;洗澡洗头时一定用棉球堵好耳朵,水进耳朵就像给细菌送温床;饮食上要远离辛辣油腻,火锅烧烤暂时忍忍,多吃绿豆冬瓜这些清热利湿的食材。
最后说个实用小窍门,很多患者反映药液进耳朵会晕眩,张大夫建议滴药前把头侧过来,让药水顺着耳朵流到纱布上,既保证药效又不会难受,要是实在怕苦嫌麻烦,现在药店有现成的黄连素滴耳液,虽然效果差点,但胜在方便携带。
说到底,中耳炎不是绝症但足够磨人,与其在医院排半天队开一堆西药,不如试试这种传承百年的中药疗法,当然啦,如果三天后还不好转,或者出现发烧呕吐这些情况,千万别硬扛着,赶紧去正规医院才是正理,毕竟咱们分享的是辅助治疗的小妙招,正规诊疗才是治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