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中药行业逆袭记,从汉方学徒到年入百亿的东方草药新玩法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刷到个有意思的事,韩国人居然把红参卖成了奢侈品,一根十年份的高丽参能标价上万人民币,这让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去首尔仁寺洞,导游说"韩国人把中药叫韩药,包装得比护肤品还精致",当时觉得好笑,现在看人家真是玩明白了。

要说韩国中药行业的逆袭,得从他们的"偷师"历史说起,李朝时期朝鲜半岛连人参都靠从辽东走私,直到19世纪才在智异山发现野生人参,但真正让他们开窍的是20世纪70年代,韩国政府突然意识到中医药这个宝库——毕竟隔壁中国的中成药已经出口全世界了,他们干了两件聪明事:第一,把"东医宝鉴"里的古方全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;第二,把中药改叫"韩方",就像泡菜改叫"发酵蔬菜"一样,瞬间有了文化滤镜。

现在的韩式中药店都长这样:汉阳馆风格的装修,檀香熏着《周易》背景音乐,穿着韩服的药剂师用铜秤称药材,去年我在明洞见过个卖五味子茶的网红店,把中药配方做成冷萃茶包,配上银杏叶形状的陶瓷杯,25美元一杯还排队,这哪是卖药?分明是卖文化体验。

最绝的是他们搞"药食同源"这套,记得去年爆火的"葛根素减肥丸"吗?韩国公司把中国古籍里的配方稍作调整,换个韩文包装,在TikTok上请网红直播嚼药片,三个月卖了170万盒,更厉害的是用红参做基底的护肤品,爱茉莉那个臻秀系列单瓶面霜售价比SK-II还贵,就靠"韩方养肤"概念在免税店屠榜。

不过别以为他们只会玩营销,去年参观过首尔的韩方生物技术院,实验室里用液质联用仪分析药材成分,超临界萃取技术能把人参皂苷纯度提到99%,现在韩国中药制剂出口额已经超过日本,排在中国香港之后位列亚洲第二,特别是美国市场,他们的当归提取物胶囊在Costco货架上跟Move Free摆在一块,主打"无添加中草药"概念。

但热闹背后也有隐忧,去年爆发过"韩方造假"事件,某大牌红参饮被查出掺玉米糖浆,更致命的是原料危机——韩国自产中药材只够30%需求,剩下全依赖中国进口,现在山东平邑的黄芩、陕西商洛的连翘,贴上韩文标签身价翻三倍,最近韩国农食品部急了,掏钱在江原道搞药材种植基地,但老农们抱怨"种地不如买期货"。

最讽刺的是,当韩国人在全世界开"韩医体验馆"时,真正的中医诊所却在首尔江南区举步维艰,上个月认识的在韩中医师老陈说,他给病人开桂枝汤,韩国患者非要问"有没有副作用认证",反倒是那些挂着"五行能量石""太极理疗"招牌的养生馆,靠艾灸拔罐收割中产阶级钱包。

站在2024年的节点看,韩国中药行业就像个精心包装的文化盲盒,他们用现代科技重构古方,拿美学设计包装药匣,借社交媒体造神草药概念,但这波东方草药的文艺复兴能走多远?或许哪天当我们的同仁堂开始卖含中药成分的马卡龙,才是真正的文化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