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鼻炎折磨十年后 我用这三味中药把自己救上岸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阿嚏!"清晨五点,我又在连环喷嚏中惊醒,揉着通红的鼻子摸出床头的氯雷他定,突然想起昨晚直播时粉丝留言:"老张你天天讲中医养生,自己这鼻炎倒是治治啊!"

这话戳得我心口发疼,要说对抗过敏性鼻炎,我可算"老江湖"了——春秋换季喷嚏连天,空调房里眼泪直流,半夜憋醒靠嘴呼吸都是家常便饭,这些年试过西药、脱敏针、海盐水,钱没少花罪没少受,却始终没能断根,直到去年深秋,我在整理古籍时偶然翻到清代《辨证录》里的一句话:"鼻渊久病,非单纯祛风,当责之脾肾阳虚",这才惊觉自己走了十几年弯路。

【第一把钥匙:认清你的鼻涕颜色】 中医看鼻炎可比西医毒辣多了,上周门诊来了个戴墨镜的姑娘,摘下眼镜满眼血丝,纸巾擤出来的鼻涕带着黄绿脓液,我问她是不是最近熬夜吃辣,她点头说连续三天凌晨两点还在追剧啃鸭脖,这明显是肺胃郁热,就像烧红的铁锅浇冷水,蒸汽带着油烟往上冲,这种情况要用辛夷6克、石膏30克、芦根15克煮水,喝两天就能看见黄涕变清。

要是遇上清稀如水的白鼻涕,就得换个思路,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接诊了个初中生,上课总擦鼻子被同学笑话,看他舌苔淡白、手脚冰凉,典型的脾肾阳虚,这时候要用黄芪建中汤打底,配上干姜、细辛温补阳气,果然两周后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终于能安心听课了。

【第二把钥匙:别让药罐子变成摆设】 很多人抓了中药就扔给煎药机,这可是暴殄天物,去年我带徒弟去药材市场,特意买了带绒毛的辛夷花,这玩意绒毛里藏着挥发油,煎药时得用纱布包好,冷水浸泡半小时,大火煮沸转小火咕嘟15分钟,头煎药汁倒出来,再加水煮二煎,混合后分三次喝,有个跟着学的患者反馈,这样熬出的药汤带着淡淡的薄荷香,喝完喉咙眼鼻都敞亮。

说到用药时机,霜降前后最关键,隔壁王婶每年这时候都会来抓玉屏风散,她说喝了三年,现在闻桂花香再也不打喷嚏了,这方子就三味药:黄芪30克补气固表,白术15克健脾燥湿,防风10克把外邪挡在门外,冷水浸泡药材时要加两片生姜,煮好后趁热熏蒸鼻孔,药效直接往鼻腔里钻。

【第三把钥匙:身体自有大药田】 上个月社区义诊时,我发现十个鼻炎患者九个肩颈僵硬,其实鼻子通不通,摸摸脖子就知道,每天早晚用拇指按住风池穴(后颈凹陷处),轻轻旋转按压三分钟,能感觉到酸胀感顺着颈椎往上窜,配合食指指腹推擦印堂穴(两眉中间),这两套操做下来,鼻塞马上缓解。

去年立冬我开始泡脚时加艾叶、桂枝各15克,没想到意外收获,泡到小腿肚发热时,用大拇指刮拭脚底的涌泉穴,引火下行的效果特别明显,有位出租车司机大哥坚持一个月后告诉我,以前开车开空调必犯的毛病,现在十天半月才发作一次。

【藏在厨房里的救命方】 我妈当年对付我的鼻炎有个土方:清明前的嫩槐花洗净,拌上蜂蜜腌渍密封,每天早上挖两勺兑温水喝,那股清甜能把肺里的浊气都带走,去年有位教师患者试了这个法子,说上课时嗓子清爽了许多,粉笔灰呛着也不咳嗽了。

葱白也是个宝贝,每次感冒初起流清涕,我就会切三根小葱的白段,加两碗水煮沸五分钟,趁着烫嘴喝下去,辛辣味冲得鼻腔嗡嗡响,但半小时后喷嚏鼻涕就止住了,有次外卖小哥看我熬这个,说他老家偏方是用葱白蘸蜂蜜塞鼻孔,虽然我没试过,但想想确实有道理。

写到这里窗外又飘起柳絮,但我的鼻子安稳得很,这半年陆续有二十多个老读者反馈,按照文中的方法调理,终于能痛快地深呼吸了,其实中医治病就像解九连环,找到那个关键的环扣,剩下的自然迎刃而解,如果你也被鼻炎困扰多年,不妨试试这些祖辈传下的智慧,说不定哪天早上醒来,突然发现鼻子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