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中药是胃病的"克星",认准不亏!
-
黄芪——虚寒胃的"暖宝宝"
很多上班族总喊"没胃口",其实是脾胃阳气不足,黄芪就像给胃开了个"小太阳",尤其适合喝冷水就疼、吃点凉的就胀的人,推荐泡黄芪红枣茶:黄芪15克+红枣5颗焖泡,早上喝一周就能感觉肚子暖暖的。 -
砂仁——胀气人的"急救包"
饭后像揣了个气球?砂仁堪称"消胀高手"!它特别擅长化解湿浊引起的腹胀,炖汤时放3-5颗(戳破外壳),配合陈皮效果翻倍,注意阳虚体质(怕冷、舌淡)用春砂仁,湿热体质(口苦、舌红)选缩砂仁。 -
白术——拉肚子的"闸门"
稍微吃油点就跑厕所?白术能增强肠道"防御力",炒白术20克煮粥,对付慢性腹泻超管用,搭配茯苓还能祛湿,特别适合梅雨天导致的肠胃不适。 -
石斛——胃黏膜的"修复匠"
长期喝酒/吃消炎药伤到胃膜?铁皮石斛能促进黏液分泌,给胃壁铺层"保护膜",建议取10克鲜条榨汁,早晚空腹喝,对萎缩性胃炎尤其友好。 -
枳实——消化不良的"推土机"
吃完饭堵得慌?枳实能唤醒肠胃蠕动力,用5克枳实+3克山楂片泡水,肉食吃多了必喝!但注意大便干硬的人少用,可能会加重便秘。
黄金搭配公式,这样组合效果翻倍!
-
经典组合1:四君子汤(党参+白术+茯苓+甘草)
适合饿得快、吃多点就胀的"虚脾"人群,药店买免煎颗粒,早晚各一袋,连续喝两周明显感觉消化变快。 -
经典组合2:左金丸(黄连+吴茱萸)
专治火烧心、半夜反酸,比例通常是6:1,胃酸过多者可取黄连3克+吴茱萸0.5克煮水,加少量蜂蜜调和,连喝3天应急。 -
经典组合3:香砂六君丸(木香+砂仁+四君子)
既是中成药也是药膳方,适合体弱老人饭后腹胀,用这个方子炖鸡汤,吃肉喝汤,连吃三天就能改善吸收功能。
避开这些坑,别让"养胃"变伤胃!
-
别乱用苦寒药!
黄连、栀子这类清热药,只有舌苔黄厚、口苦口臭的湿热胃才能用,如果本身怕冷、舌淡,越吃寒性药胃越糟。 -
补药不是越多越好
人参、阿胶虽好,但黏腻碍胃,胃胀严重时先别急着补,等通气了再少量服用,否则就像给堵塞的水管灌水泥。 -
药材质量要盯紧
去药店别光看价格!硫磺熏过的枸杞、染色的枳壳都不如天然药材安全,买当归、党参尽量选带甘甜味的,发霉的千万别碰。
日常养胃小窍门,比吃药更重要!
- 米油养胃法:煮小米粥撇出上层米汤,每天早晨喝半碗,坚持一个月修复胃黏膜。
- 生姜热敷:受凉胃痛时,切3片姜敷肚脐,盖上热水袋,15分钟缓解痉挛。
- 按揉"健胃穴":足三里(膝下3寸)、中脘(肚脐上4寸),每天搓热手指按压5分钟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的症状有人适合温补,有人需要清热,建议先找中医把脉,再根据体质抓药,平时保持七分饱、少吃冰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