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棕到底是个啥? 前些天去山里采风,碰到位采药的老师傅背着个鼓囊囊的竹篓,里面装着些棕褐色的果子,老师傅看我好奇,随手拿起颗说:"这是野棕籽,泡酒治风湿可灵了!"我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山里这不起眼的野果竟是中药里的"祛湿高手"。
野棕可不是咱们路边常见的观赏棕榈,它学名叫"桄榔",在南方山区的溪沟两旁成片生长,最高能长到10米,每年霜降前后,山民们就会举着长杆打籽,这时候的野棕籽最是饱满,老药工常说"七分熟、三分生的野棕籽药效最佳",说的就是这时候采摘的药材。
千年祛湿秘方的主角 在苗岭深处,家家户户都备着野棕酒,猎户进山前必喝三钱,说是能驱寒防瘴,这习俗其实源自《本草拾遗》,书里记载野棕"性温味辛,主祛筋骨湿气",老中医给我看过炮制野棕的古法:要把新鲜籽粒拌上粗盐,在青石板上反复揉搓,直到表面泛起白霜才算制成"盐棕"。
去年给邻居王叔送过瓶自酿的野棕药酒,他年轻时在冷库干活落下风湿,膝盖逢阴雨天就疼得不行,喝了三个月,现在天天晨练打太极,不过老中医叮嘱,这酒虽好却不能贪杯,每日最多一两,最好用50度以上的高粱酒浸泡。
从山野到厨房的百变用法 别以为野棕只会泡酒,在岭南地区它还是煲汤的好搭档,记得上次去客家朋友家,阿嬷往老火汤里扔了几颗野棕籽,说这样能中和老鸭的寒性,果不其然,汤喝着既鲜美又不腻胃,药膳馆的大厨还教我个窍门:炖猪蹄时放两粒野棕,既能软烂入味又能解油腻。
对于办公室久坐族,老药师推荐了个简便方子:野棕粉掺着艾草灰,用棉布缝成热敷包,微波炉转半分钟,往酸痛的肩颈一搁,那股热辣劲直往骨子里钻,我自己试过,确实比膏药贴着舒服。
这些使用禁忌要牢记 虽说野棕是好东西,但也不是人人适用,那年看邻居张大爷用野棕煮水泡脚治脚气,结果第二天肿得走不了路,后来才明白,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用了反而火上浇油,老中医再三交代,孕妇千万不能碰这味药,哺乳期妈妈也得谨慎。
辨别野棕也有门道,正宗的野棕籽表面有层白霜,断面呈蜡质状,要是看见特别光亮的棕籽,多半是药商硫磺熏过的,最保险的是去正规药房买,记住要选带"盐野棕"字样的,这才是按古法炮制的道地药材。
现代研究里的新发现 前阵子看到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报告,说野棕含有独特的挥发油成分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,这倒解释了为啥山里人常用野棕叶裹伤口,现在有些药企把野棕提取物加进风湿贴膏里,既保留了药效又方便携带。
不过老师傅们还是更信传统法子,他们常说:"机器烘干的野棕就像炒菜用微波炉,看着快却失了魂。"所以有经验的药农依然守着祖辈的土灶,用松针慢火烘焙野棕籽。
野棕养生的四季智慧 春天用野棕最相宜,拿它配上鲜石斛煲汤,能驱散积攒的冬寒,夏天煮野棕绿豆水,加点陈皮就是天然凉茶,秋燥时节,药房的野棕蜜饯卖得最好,据说润喉效果赛过梨膏糖,到了冬天,老人们会把野棕籽塞进空心菜根里煨熟,当成暖身的小零嘴。
上个月陪老妈去中医院调理,主治医师给她开了个四季调养方:春末采的野棕嫩芽晒干研末,每天早晚用黄酒送服,才吃了半个月,她早上起来关节响的情况明显好转,不过医师特别提醒,这方子得因人而异,千万别自行抓药。
【温馨提示】野棕虽好终究是药,服用前最好找中医师把脉辨证,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野棕制品,购买时认准GMP认证的正规厂家,山里遇见野棕树也别乱摘,很多品种还没列入药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