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昨天隔壁工位的小王裹着羽绒服还在打哆嗦,今天我就听见他对着自己的保温杯猛灌姜茶,其实像他这种受凉引起的风寒感冒,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应对妙招了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年试过有效的中药方子,看完记得收藏转发给正打喷嚏的闺蜜兄弟!
分不清风热风寒?先看这五点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自己是冻着了还是热着了,其实辨别起来特别简单:
- 怕冷程度:钻被窝都抖得像筛糠,加三床被子还觉得后背发凉
- 鼻涕颜色:清鼻涕跟自来水似的,纸巾半小时就用掉半包
- 喉咙感觉:只是干痒不肿痛,喝点热水能缓解
- 发热特征:体温可能38℃左右,但不会像火烤似的滚烫
- 舌苔变化:照镜子看到白白的一层,像霜打的荷叶 要是中了三条以上,恭喜你中奖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风寒束表证,这时候就得用辛温解表的方子把寒气赶出去。
祖传药方大公开(附详细用法) 我们老家世代相传的方子特别实在,抓药时掌柜的都会竖大拇指说"这是个懂行的",基础方就四味药:
- 带须葱白3根(小指长那种)
- 生姜5大片(切得薄如蝉翼)
- 紫苏叶1大把(新鲜的那种,药店干品减半)
- 红糖2汤匙(女人经期那种大块的更好)
煎药窍门:砂锅里加3碗冷水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10分钟,关键在出锅前30秒撒一把香菜末,这招能让药效提升三倍!趁热喝的时候要小口抿,让热气在喉咙里转三圈再咽下,喝完立刻躺进电热毯发的被窝里,半小时后你会感觉寒气从脚底板往外冒。
现代人的改良用法 有次看邻居张姐给她上初中的儿子熬药,加了两片橙子进去,说是孩子嫌辣加水果调味,结果发现意外好用,酸甜口感小孩抢着喝,后来我们自己试,确实加点黄皮柑橘或者金桔,既能补充维生素C,又能中和辛辣感。
上班族急救版:实在没条件煎药,去超市买那种独立包装的姜茶,加上两勺蜂蜜和半颗剥碎的榴莲肉,微波炉叮1分钟就是升级版感冒热饮,亲测有效,去年圣诞趴我就是这么救场的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- 别学西医吃抗生素:上次表弟发烧39度硬扛着不吃消炎药,结果拖成肺炎住院,中药讲究顺势而为,该看医生还得去
- 出汗不等于排毒:捂汗要适度,见过有人穿两件羽绒服蒸桑拿,结果脱水送急诊的
- 忌口比吃药重要:冰淇淋奶茶碰都不能碰,当年我就是偷喝冰美式导致咳嗽半个月
- 特殊人群要注意:孕妇、三高患者、小朋友剂量要减半,最好问过中医师
预防胜于治疗的妙招 奶奶留下的压箱底偏方特别有意思:
- 每天用艾草水泡袜子,特别是大脚趾处要多揉捏
- 出门前含一片丁香在舌下,能温暖呼吸道
- 睡前用吹风机热风吹后颈五分钟,这里有个祛风穴
- 手机贴个暖宝宝,接电话时顺便热敷大椎穴
上个月拍摄影棚连续工作淋雨后,我就是靠这三招躲过感冒的,现在办公室常备小小药包,里面装着晒干的紫苏籽、陈皮丝,犯困时泡一杯,满室都是治愈的香气。
最后提醒各位看官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三天没好转一定要去医院,就像我姥爷说的:"好汉抵不过三遍寒颤,该打针时别硬扛",祝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度过这个冷热交替的季节,别忘了把这篇文章转给正在打喷嚏的那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