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腹泻别慌!中医老方子教你轻松应对,大人小孩都适用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一到秋天,很多人就开始担心"拉肚子"这事,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,看着娃一天跑五六趟厕所,当妈的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,前几天隔壁王姐家三岁闺女中招,连夜抱着孩子往医院跑,折腾了半个月才好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有对付这病的妙招,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怎么用中药调理秋季腹泻。

先搞懂为啥秋天特别容易拉肚子 秋高气爽本是好时节,但早晚温差大得像坐过山车,中医说这时候"燥邪当令",但偏偏很多人还贪凉,冰西瓜、凉奶茶照吃不误,加上现代人普遍脾胃虚弱,冷热交替下肠胃根本扛不住,特别是小朋友,本身"脾常不足",稍微受凉就容易出现大便稀溏、臭味不重、肚子咕噜响这些症状。

中医看腹泻的三大类型及对策 我采访了几位老中医,发现他们看病时特别讲究"辨证施治",简单来说就是得先分清你是哪种类型的腹泻,再对症下药。

  1. 寒湿困脾型(最多见) 表现:大便像水一样清稀,臭味不明显,肚子怕冷,手脚发凉,舌苔白腻 经典方剂:藿香正气散加减 我同事家孩子去年这时候拉肚子,老大夫开了个简化版方子: 紫苏叶5g+生姜3片+陈皮6g+粳米一把 煮成粥给孩子喝,当天就见效,不过要注意紫苏叶要新鲜的,药店买干的要少放一半量。

  2. 湿热积滞型 表现:拉出来的大便又臭又黏,肛门灼热,口渴想喝凉水,小便黄 推荐方子:葛根芩连汤加减 我表叔前年中秋宴暴饮暴食后拉肚子,自己抓了葛根15g、黄芩9g、黄连6g、甘草3g,煎成浓浓的汤汁,他说喝完两剂就像开了水龙头关紧了,不过这个方子偏寒,胃寒的人要慎用。

  3. 脾虚湿盛型 表现:反复拉肚子,吃点油腻就加重,人没精神,舌边有齿痕 调理良方:参苓白术散加减 特别适合体质差的老人小孩,我朋友给老妈配了四神汤:茯苓10g、芡实10g、莲子10g、山药15g,每天炖汤喝,现在老人家肠胃比以前强多了。

居家必备的食疗小偏方 其实很多中药材也是食材,日常调理效果特别好,我整理了几个特有效的食疗方:

  1. 焦米粥 做法:大米炒到微黄煮粥 原理:焦米能吸附肠道毒素,特别适合初期腹泻 注意:炒米时不放油,小火勤翻动

  2. 苹果蒸熟吃 重点:必须带皮一起吃 原理:苹果胶能收敛止泻,蒸过更温和 我家娃每次拉肚子都吵着要吃热乎乎的蒸苹果,比吃药积极多了

  3. 马齿苋鸡蛋汤 新鲜马齿苋200g+鸡蛋2个 马齿苋是天然抗生素,对付细菌性腹泻特别管用

这些坑千万别踩

  1. 别乱补:腹泻期间忌牛奶、豆浆、甜食,这些都会产气加重腹胀
  2. 别急着止泻:适当排空有毒物质是身体自我保护,突然憋回去反而不好
  3. 别混吃药:西药益生菌和中药间隔2小时服用
  4. 注意保暖:特别是肚脐部位,可以贴丁桂儿脐贴辅助
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老话说"秋泻猛如虎,预防功夫补",我收集了几个特别实用的预防方法:

  1. 立秋开始每天揉腹:顺时针按摩腹部36圈,增强胃肠蠕动
  2. 自制防泻茶:焦山楂5g+炒麦芽5g+陈皮3g,开水冲泡代茶饮
  3. 艾灸保健:每周灸足三里、关元穴各10分钟,小孩子灸涌泉穴
  4. 调整作息:早睡1小时,避开凌晨3-5点的寒露时段

特别提醒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腹泻,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: ① 每天拉10次以上 ② 尿量明显减少 ③ 眼睛凹陷 ④ 便血或黑便 ⑤ 持续发热

我邻居家二宝去年深秋拉肚子,妈妈听信偏方喂生蒜头,结果刺激肠胃反而加重脱水,后来还是去医院补液才缓过来,所以说该看医生时千万别硬扛,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好。

最后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测法:早上起床用手指按足三里穴,如果感觉酸胀难忍,说明脾胃功能较弱,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养,这个季节多吃山药、南瓜、小米这些黄色食物,既能养胃又能祛湿,比吃什么保健品都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