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大夫你看我这化验单,尿蛋白+++是不是肾要坏了?"上周邻居王姐攥着化验单冲进我家,脸色白得像纸,她这情况我见多了,前几年我妈体检也查出尿蛋白两个加号,医院开了激素药吃得脸肿得像馒头,后来偶然遇到省中医院退休的老院长,人家随手写了个小方子,没想到喝了半个月指标就开始往下掉。
要说这蛋白尿啊,其实就是肾脏的滤过膜出了问题,西医说是免疫系统乱套,中医看成脾肾虚亏,我那会儿天天研究《黄帝内经》,发现里面早有记载:"肾主水液代谢,脾为后天之本",说白了就是这两个器官不给力,导致精微物质漏进尿液里。
先给大家说个真事,去年有个货车司机老张,跑长途憋尿憋出肾炎,尿蛋白居高不下,后来用玉米须煮水当茶喝,早晚各一碗,配合艾灸关元穴,三个月后复查居然转阴了,当然每个人体质不同,但这个思路确实管用。
【第一个方子】最适合上班族的三味组合 黄芪30克(补气固表) 玉米须50克(利水消肿) 糯稻根60克(止汗敛尿) 每天煮水当茶喝,就像煲汤似的大火烧开转小火焖20分钟,这组合温和得很,我同事小李连喝一周,原本泡沫多的小便清爽了不少,注意黄芪要买切片的,药店都有,玉米须晒干的那种,新鲜的效果反而打折扣。
【第二个方子】针对夜尿多的改良版 芡实20克(收涩固精) 金樱子15克(补肾固精) 山药干片30克(健脾益肾) 这三样煮粥最合适,头天晚上泡好,第二天用电饭锅预约,特别适合那些半夜总起夜的人,我们小区刘叔喝了两个月,夜尿从三次减到一次,整个人精神多了,不过金樱子有点酸,胃酸多的朋友少放点。
说到这肯定有人要问,这些普通材料真有这么大作用?去年我特意问过省中医院的张教授,人家说别小看这些家常药材,黄芪补气相当于给肾脏装防护罩,玉米须利尿不伤阴,糯稻根能把漏出来的蛋白截住,关键要坚持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。
再说个典型案例,菜市场卖肉的老陈,痛风发作后查出尿蛋白,医院说要吃免疫抑制剂,他吓得找偏方,结果误信某"神医"开的重药方,喝得拉肚子脱水送急诊,后来还是正规中医院开的党参茯苓白术汤,配合低盐饮食调理好的,所以说治病千万别走极端,中西医结合最稳妥。
平时保养记住这几个窍门:早上起来先喝200ml温水冲刷肾脏;泡脚水位没过三阴交穴位;下雨天别光脚穿拖鞋,寒气最容易从脚底钻进去,还有最重要的——别熬夜!我认识的好几个病友都是连续熬几天夜,尿蛋白就哗哗涨上来。
最后提醒一句,这些方子顶多算辅助治疗,该吃药的还得遵医嘱,特别是血压高的、水肿厉害的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,就像老院长说的:"中药调的是人体大环境,西医控制的是危急指标,两者就像左右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