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反复无常,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身上莫名发痒该怎么办,特别是到了换季时候,皮肤干燥起皮屑,晚上躺着就像几百只蚂蚁在爬,抓又不敢抓,实在折磨人,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毛病可有一手,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祖辈传下来的"身痒洗"中药方子。
为啥皮肤会像"信号接收器"一样发痒? 很多小伙伴觉得痒就肯定是过敏,其实没那么简单,中医看来,皮肤瘙痒就像身体在打"求救电话",可能是湿热憋在体内出不来,也可能是血虚风燥缺滋养,就像我家隔壁王婶,每到梅雨季节双腿就挠出血痕,老中医一看就说是湿气太重,湿热顺着腿往下窜。
中药洗痒比药膏强在哪? 现在药店随便买个药膏确实能止痒,但治标不治本还容易依赖,中药外洗讲究"以透为贵",就像给身体开个通风口,去年我表弟浑身长红疹子,西医说是荨麻疹,开了抗过敏药还是反复,后来用艾叶+薄荷煮水擦洗,三天就见效,关键是没有激素副作用。
厨房里就藏着止痒"高手"
-
艾叶——皮肤瘙痒的"灭火器" 这叶子家家户户门后都有,端午节挂门口的艾草晒干就是宝贝,记得我妈怀我那会儿妊娠痒疹,就是用艾叶煮水泡澡,方法特别简单:半碗艾叶加3碗水煮沸,晾到40度左右擦身子,那种带着草木清香的温热感特别舒服。
-
金银花露——天然"皮肤降温剂" 夏天摘一把忍冬藤(金银花带藤部分),加点甘草煮成淡绿色药汤,我闺女上次痱子捂得满背红点,用纱布蘸这个敷半小时,当天就不抓了,注意新鲜藤效果最好,晒干的得多加两碗水煮浓些。
-
夜交藤洗剂——专治"夜间痒魔" 有些朋友白天好好的,躺下就痒得不行,这时候要用何首乌的藤茎——夜交藤,抓一把加鸡血藤,再放几片生姜,睡前煮好泡澡,我们村张大爷三十年的老毛病,坚持洗了半个月,现在能睡整觉了。
祖传配方大公开 【基础止痒方】 艾叶30g + 花椒15g + 盐5g(消炎杀菌) 野菊花20g + 苦参10g(清热祛湿) 薄荷5g(清凉止痒) 所有材料装纱布包,加水熬出深色药汤,晾温后擦洗患处,急性湿疹可以每天两次,慢性的隔天一次。
【不同体质加减法】 ▶ 湿热重(舌苔黄腻):加黄柏15g、土茯苓20g ▶ 血虚干燥(皮肤掉白屑):加当归10g、制首乌20g ▶ 老人皮肤瘙痒:加地肤子15g、蛇床子10g
洗药水也有大学问
- 温度控制:40-45℃最合适,太烫反而刺激毛细血管
- 擦洗手法:用软毛巾蘸药水轻拍,别像搓澡那样用力
- 重点部位:腋窝、腹股沟这些褶皱处要多擦几遍
- 后续护理:洗完别急着穿紧身衣服,晾干后再涂少量凡士林
这些坑千万别踩! × 直接用原液捈:有人觉得越浓越好,结果皮肤烧得通红 × 重复使用药渣:隔夜的不仅失效还可能滋生细菌 × 所有人用同个方:孕妇去掉花椒,高血压患者慎用薄荷 × 洗后马上冲澡:药效还没吸收就冲掉了多可惜
真实案例分享 上个月邻居家小孩被跳蚤咬得满腿红包,医院开的激素药膏不敢多用,我用艾叶+蒲公英+马齿苋煮水,晾凉后让他坐着玩水似的泡小腿,小家伙边泡边说像在池塘里捞鱼,两天就消红了,关键是这些材料菜场都能买到,总共才花8块钱。
预防瘙痒的小窍门
- 梅雨季在衣柜挂艾草香囊
- 洗澡水温别超过42℃
- 吃完菠萝芒果立刻用清水洗手
- 每周喝两次绿豆百合糖水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洗了三天还没改善,或者痒得整晚睡不着,千万别硬扛,当年我姥爷就是背上痒没在意,拖成带状疱疹,咱们这些土法子最适合偶尔发作的情况,权当给皮肤做个天然SP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