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留言,家里老人突然中风后手脚麻木、口眼歪斜,西医治疗稳定了却留下后遗症,问有没有靠谱的中药调理方案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关乎千万家庭的话题——治疗中风的中药方剂到底该怎么用?
中风不是"老年病专利",这些征兆要警惕 上个月邻居王叔的事给我敲响了警钟,58岁的他平时看起来壮实,有天突然拿不住筷子,说话含糊不清,送到医院确诊为脑梗,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命,医生说现在中风已经不是老年人"专属",三高人群、长期熬夜的上班族、压力大的中年人都要特别注意。
中医把中风叫做"卒中",认为和肝阳上亢、痰湿淤堵、气血逆乱有关,就像河道突然堵塞洪水泛滥,人体经络被痰瘀堵住,气血冲不上脑部就出大问题,这时候光靠西药溶栓通血管还不够,配合中药调理就像给河道做"清淤+加固堤坝"的双重保障。
千年验方如何发挥作用?5个经典方剂解析
补阳还五汤——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救星 这个出自《医林改错》的方子,堪称中风后遗症调理的经典,黄芪120克大补元气,当归尾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,地龙搜风通络,特别适合半身不遂、手脚冰凉、舌质淡暗的患者。
临床上遇到过一位63岁的李老师,中风后右侧肢体偏瘫,用这个方子加减调理三个月,现在能拄拐散步了,关键是要把黄芪煎透,小火慢熬至少40分钟,才能把药效都煮出来。
-
镇肝熄风汤——肝阳上亢者的降压神器 如果是面红目赤、头晕头痛、血压居高不下的类型,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最合适,牛膝引血下行,代赭石、龙骨、牡蛎平肝潜阳,龟板滋阴,再加麦芽疏肝,记得加茵陈6克效果更好,很多患者反馈说喝完头没那么胀了。
-
涤痰汤——痰迷心窍者的清醒剂 有些患者整天昏昏沉沉,喉咙里像堵着痰,舌苔厚腻,这就是痰浊蒙蔽清窍,半夏、胆南星化痰,橘红理气,茯苓健脾利湿,配上人参扶正祛邪,可以加点石菖蒲开窍,就像给大脑洗个澡。
-
苏合香丸——急救关头的"速效救心丸" 这个中成药在中风发作初期特别管用,当病人突然昏迷、口角流涎时,立即含服2-3粒,它的麝香、冰片能醒神开窍,青木香、丁香行气止痛,不过这只是应急,后续还要配合汤药调理。
-
牵正散——口眼歪斜的矫正专家 白附子、僵蚕、全蝎等分研末,每次3克温水送服,特别是针对嘴歪眼斜、面部肌肉僵硬的情况,配合针灸效果更好,有个快递小哥中风后大小脸,坚持吃一个月明显改善。
用药如用兵,这些禁忌要记牢 ① 补阳还五汤里的黄芪量要够,但高血压患者要慎用 ② 动物药要打粉冲服,避免煎煮破坏有效成分 ③ 急性期以西医为主,中药介入要等病情稳定 ④ 服药期间忌食羊肉、海鲜等发物 ⑤ 出现上火症状要及时减量或加麦冬
康复路上的"隐形帮手" 光吃药还不够,我们病房护士长教的康复操特别实用:
- 手指抓玻璃球练习精细动作
- 脚趾夹棉球锻炼下肢力量
- 对着镜子做吹口哨动作改善面瘫
- 每天跺脚300次促进血液循环
饮食方面记住"三黑一黄":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补肾,黄花菜清热,推荐个食疗方——天麻炖鱼头,每周两次,对改善头晕特别好。
真实案例带来的启示 去年冬天接诊过一位49岁的建筑老板,中风后坐轮椅来看诊,当时右半身几乎没知觉,开的补阳还五汤加鸡血藤、伸筋草,配合水蛭胶囊,刚开始他嫌药苦不肯喝,我让他儿子盯着按时喂药,三个月后复诊,居然能自己走进诊室,现在每天晨练八段锦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风康复是场持久战,中药起效慢但副作用小,贵在坚持,建议每半个月调方一次,配合针灸推拿效果更佳,千万别信偏方,一定要找正规中医师辨证施治,毕竟身体恢复好了,才能重新享受生活不是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