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一口钟,藏在深山的红嗽叭菌有何神奇?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张,你咳嗽老毛病又犯了?"村口王大夫从药柜里摸出个暗红色菌菇,"试试这个红嗽叭菌,山里挖的新鲜货。"这场景在云贵山区的中医馆里并不少见,这种被当地人称作"红嗽叭菌"的中药材,学名叫中药一口钟,它的故事要从深山老林里说起。

藏在云雾里的"山珍"

在云南哀牢山的原始森林里,有经验的采药人会在雨季过后背着竹篓进山,他们要找的不是普通菌类,而是长在冷杉树下的红香树菌,这种菌子通体暗红,顶部圆润像個鐘的盖子,底部带着深深的褶皱,活脱脱就是个天然小钟,老药农李师傅说:"要认准伞盖上的放射状纹路,就像寺庙铜钟的花纹,这才是正宗的'一口钟'。"

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个典故,相传古代有位咳血的书生,在山庙避雨时误食此菌,竟奇迹般止住了咳嗽,老和尚说这是山神敲钟警示,从此这株菌子就有了"一口钟"的名号,倒是这"红嗽叭菌"的叫法更形象,晒干的菌子蜷缩成喇叭状,泡发后又会展开成鐘形。

从深山到药罐的千年旅程

在《滇南本草》里,一口钟可是止咳平喘的"急先锋",它性味甘平,归肺经,最拿手的就是对付顽固性咳嗽,村里人常说:"三声铜锣不如一口钟",意思是说吃三次西药不如熬一副菌汤见效,去年镇上刘老师哮喘发作,医院开了激素效果不佳,后来用红嗽叭菌配枇杷叶煎水,三天就缓过来了。

这菌子的妙处还在于"润物细无声",不像川贝母那么寒凉,也不像款冬花过于温燥,它含有的特殊多糖能慢慢修复呼吸道黏膜,特别适合教师、烟民这类长期用嗓的人群,不过要注意,新鲜菌子需要用米泔水浸泡去毒,晒干后的成品反而更安全。
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

别看是药材,红嗽叭菌在云南人的餐桌上也是常客,最常见的做法是炖土鸡,菌香混着鸡汤的鲜甜,喝一碗浑身暖洋洋,但真要治病还得讲究配伍,比如配杏仁治干咳,加鱼腥草退肺热,遇上痰多还要搭陈皮,有次邻居小孩百日咳,王大夫开的方子里就加了冰糖蒸红嗽叭菌,小孩当甜品吃了半个月,咳嗽居然断了根。

现在市面上造假的不少,有些商贩用紫红木耳染色冒充,老采药人教了个窍门:真品泡发后水是淡红色的,煮过的菌子会恢复鐘形,假的泡烂了还是碎片,保存时要放在石灰缸里防潮,否则容易发霉变质。

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

前几年省城的科研所做了检测,发现这红嗽叭菌里的β-葡聚糖含量惊人,比灵芝孢子粉还高两倍,更意外的是它含有类似氨溴索的成分,能稀释痰液,不过专家也提醒,虽然药性平和,但孕妇和真菌过敏者还是要慎用,现在有些保健品厂把它制成破壁孢子粉,倒是方便了都市白领。

最近山里的红香树菌越来越少,价格也水涨船高,去年收购价涨到每斤800元,但还是供不应求,倒是人工栽培有了新突破,在模拟冷杉林环境的大棚里,菌农终于成功种出了品质相近的仿野生菌,或许将来,这口传承千年的"养生钟"能惠及更多人。

下次去云南旅游,要是在药材铺看见挂着的红嗽叭菌,不妨买些带回家,炖汤时丢几颗进去,看着暗红的菌子在汤里慢慢舒展成小鐘,仿佛听见大山深处传来的古老回响,这口穿越千年的钟声,正诉说着中医药智慧与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