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厦门八市附近的一条老巷子里,有家挂着褪色木匾的中药铺,柜台上总摆着几块土黄色的根茎,老厦门人经过时总会顺手拈起一块,老板笑着切片称重:"黄精炖鸡记得加枸杞,这天气湿气重……"这块被本地人视作"平价人参"的药材,正悄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新宠。
黄精到底是何方神圣?
黄精可不是厦门独有,但闽南人对它格外偏爱,这种长在山地的草本植物,晒干后断面泛着淡黄光泽,嚼起来黏液十足,老药工说这是"天地的糖罐子",古书里记载它能"补诸虚、填精髓",在厦门中药店的玻璃罐里,九蒸九晒的制黄精卖得最俏,黑亮的表皮下藏着蜜糖般的甜糯。
老药铺里的千年生意经
局口街的"永春堂"药铺第三代传人阿福叔,每天清晨都要检查黄精的蒸制进度。"祖辈传下的陶缸不能断火,蒸晒时辰差了味道就变。"他说着掀起竹匾,九月份采挖的新鲜黄精正在经历第九次蒸晒,这种古法炮制的黄精能卖到上百元一斤,常有老主顾提前预订。
中山路的"丹凤朝"药行则另辟蹊径,把黄精切成薄片装进透明罐子,配上手写功效卡,店员小妹熟练地介绍:"上班族泡水喝养肝,阿姨们炖汤配当归。"柜台后的中药柜里,安徽产的黄精、福建本地的多花黄精分门别类,价格牌上写着亲民的数字。
厨房里的养生革命
在厦门人的餐桌上,黄精正在经历奇妙变身,槟榔西街的阿嬷们会用黄精、陈皮、蜜枣炖猪尾,砂锅里飘出的甜香能勾住半个巷子的街坊,年轻白领更爱"黄精枸杞菊花茶",保温杯里泡开的制黄精像琥珀般透亮,最近爆火的"四神汤"里,黄精取代了传统茯苓,成了祛湿新配方。
鼓浪屿上的民宿餐厅还推出了创意菜——黄精酒酿蛋,当老板娘端出冒着热气的青瓷碗,金黄的蛋花浮在琥珀色汤汁里,用勺一搅拉出粘稠的丝。"这是我们用厦门老酒加黄精熬的底汤。"她笑着说,这道甜品现在成了游客必打卡的"养生网红"。
深山里的寻宝记
要想找到好黄精,还得往同安莲花镇的山里钻,采药人老张头指着岩缝里的植株:"叶片像竹子,根茎要选肥厚的。"他腰间别着的小锄头沾满红土,竹篓里躺着刚挖出的"鸡头黄精",这些鲜货当天就会出现在中山路的药铺里,懂行的客人专挑带"鹰嘴钩"的野生黄精。
药商老林却更喜欢闽侯产的多花黄精:"胶质足,蒸出来不空心。"他在仓库里掀开麻袋,晒干的黄精块茎相互碰撞发出闷响,空气中弥漫着类似红糖的甜香,这些经过九蒸九晒的"熟黄精",将是冬日滋补汤里的主角。
老字号的新玩法
面对年轻人市场,百年老店"同仁堂"最近推出黄精芝麻丸,黑色小球裹着金箔,咬开是浓郁的焦糖香,店员演示着把黄精粉掺进面膜纸:"现在姑娘们买养生品比化妆品还勤快。"隔壁"片仔癀"体验馆更直接,把黄精提取物做成了润燥茶饮包。
在沙坡尾的艺术市集上,95后小夫妻支起"黄精实验室"摊位,他们用冻干黄精粉做拿铁拉花,研发黄精红枣糕,甚至开发出黄精护手霜。"老一辈当药材,我们当食材,其实都是追求健康。"男生边说边往试吃盘里摆黄精蜜饯。
辨真假有妙招
想买好黄精也有门道,老药工教大家看三处:表皮要有"蛤蟆皮"状皱纹,断面黏液多才能拉丝,蒸透的黄精捏着柔软不硌手,某次直播中,网红药师现场演示"滴蜜测试"——真黄精滴蜜后会泛起细密泡沫,假的则毫无反应。
现在厦门中药店还流行"黄精自由搭",客人可以按克称重搭配其他药材,当归补血、黄芪补气、加上黄精滋阴,三样各抓一把不过二十来块,足够炖出一盅适合全家的养生汤。
从深山里的野生根茎到都市人的养生日常,黄精在厦门经历了千年蜕变,当中药店的铜秤还在称量这份古老馈赠时,年轻人已用保温杯续写着新的养生传奇,下次走过骑楼老街,不妨拐进飘着药香的店铺,那块带着泥土芬芳的黄精,或许正是打开闽南养生智慧的钥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