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米壳"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个土味十足的民间叫法,但在中药圈子里还真有不少宝贝藏在这个朴实的名字背后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那些被老辈人称作"米壳"的中药材到底藏着什么玄机。
"米壳"的真身大揭秘 其实严格来说,中药典籍里并没有"米壳"这个正式名称,但在民间特别是南方地区,老药农们常把几种带"壳"的药材统称为米壳,这就像四川人管所有青菜都叫"绿菜"一样,是个接地气的俗称。
最常被叫错的三大"米壳"
-
蝉蜕(知了猴壳) 这个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"米壳"了,北方朋友可能更熟悉"知了猴壳"的叫法,广东人则叫"虫退",别看它黑乎乎的不起眼,这可是治疗小儿夜啼、风热感冒的良药,记得小时候发烧,奶奶总要去药房抓点蝉蜕煮水,那股淡淡的青草味现在想起来还挺安心。
-
稻谷芽(谷芽) 老辈人常说"吃不下饭就煮点谷芽水",这种带着稻香味的外壳其实是糙米的幼芽,晒干后能存好久,现在药店里卖的多是加工过的,但老中医还是会叮嘱要用土灶铁锅炒到微黄,这样消食化积的效果才最好。
-
薏苡仁壳(药意米) 别以为只有薏米仁能祛湿,其实它的外壳才是暗藏玄机,新鲜薏壳晒干后煮水,对付湿疹比仁还管用,不过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带壳的,得去中药材市场碰运气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"壳"类中药 除了上面几位"流量选手",其实中药里带"壳"的药材多着呢,像牡蛎壳磨粉能治胃酸,乌龟壳熬胶能补筋骨,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些长得像"米"的壳:
- 粟米壳(小米壳):专治小儿消化不良
- 秫米壳(高粱壳):安神助眠有一手
- 西谷米壳(萨古鲁):东南亚传来的祛火神器
"米壳"的正确打开方式 别看都是壳,用法可大有讲究,老中医教了三个诀窍:
- 生用VS炒用:蝉蜕要生用,稻谷芽必须炒到焦香
- 单用VS配伍:薏壳要加赤小豆,蝉蜕得搭薄荷
- 内服VS外用:牡蛎壳磨粉吞服,粟米壳煮水擦身
小心!这些"伪米壳"要警惕 现在市面上冒出不少打着"米壳"旗号的保健品,其实多是麸皮、糠皮做的,真正的药用米壳应该:
- 颜色自然不惨白
- 闻着有谷物清香
- 泡水后不会糊成一团
厨房里的"米壳"养生经 其实家常食材里就藏着不少宝贝:
- 煮玉米留最里层须须:利胆排毒
- 糙米淘洗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