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家的院子可热闹了,十几个老乡围着他问:"听说县药材站糯根统货涨到85一斤了?你家那三亩地到底卖不卖?"老李蹲在门槛上吧嗒烟,望着院角晒着的糯根直叹气,这场景在皖南山区已经持续半个月了,每天村口都有外地牌照的面包车进进出出,空气里飘着中药特有的苦香。
要说这糯根突然成了"金疙瘩",还得从三年前说起,那会儿村里人把糯根当柴火烧,收药材的贩子开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,五毛钱一斤还嫌贵,谁想到去年秋天开始,价格就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窜,老张头去年冬天卖了八百斤干品,愣是换回辆二手三轮车,这事在镇集市上被当作奇谈讲了半年。
现在走进任何一家中药店,只要提一句糯根,老板的眼睛立马放光,笔者上周在合肥黄河路药材市场暗访时,亲眼见到两个批发商为抢两麻袋糯根当场加价,摊主王大姐悄悄透露:"早上刚到的货,带泥的鲜货都要六十块一斤,你们再晚半小时连渣都摸不着。"
这波疯涨背后,藏着一本算不清的经济账,江西抚州的老种植户老周掰着手指头算:"种糯根要选向阳坡地,育苗期得盖遮阳网,除草必须人工拔,化肥用多了药效就打折扣。"他家五亩地去年产了2000斤干品,按现在市价能卖17万,但这都是拿全家老小的汗水换来的,更让人揪心的是,最近冒出几十个"炒药团",这些人就像嗅到血腥的鬣狗,哪个产区有丰收传闻就往哪钻。
市场上的怪事越来越多,安徽亳州药交会上,竟然出现拿着现金等在仓库门口的买家,有个浙江老板在庆元县包下整片竹林地,合同还没签就先把定金塞给村委会,最离谱的是,有人开始囤积陈年糯根——这些本该泛黄变质的药材,经过特殊处理后摇身变成"五年陈精品",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。
老行家们却看得直摇头,七十岁的刘药师摸着晒干的糯根说:"好药材讲究个'润'字,现在有些人图省事,直接用硫磺熏,这样的糯根看着白净,药性早散了。"他抽屉里还压着十年前的进货单,当时优质糯根不过二十元每斤,如今这个价格在批发市场连中等货都拿不到。
这场狂欢还能持续多久?云南产区的老赵前几天刚砍了自家糯根田改种滇重楼:"去年霜冻毁了一半苗,补种成本比收入还高。"更让人担心的是,野生糯根资源正在枯竭,有些药商开始动起歪脑筋,用东南亚进口的替代品冒充道地药材。
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糯根涨价直接影响着药膳成本,以前三十块钱能买一大包回家炖肉,现在同样价钱只能买到几根须须,笔者在淘宝搜索发现,某旗舰店的糯根茶礼盒装标价高达298元,月销量居然破千,这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疯炒的藏红花,不知道这次轮到谁来接盘。
眼下最焦虑的是中小种植户,湖北英山县的小陈去年抵押房子扩大种植规模,现在天天盯着期货市场:"价格再跌下去,连雇人采挖的钱都凑不齐。"而那些真正需要糯根入药的患者,只能在医院药房窗口前望价兴叹,这场围绕着小小根茎的财富游戏,不知道何时才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