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一凉,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:"总觉得冷是不是寒气重?""天天泡脚还是手脚冰凉咋整?"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困扰现代人的老毛病——寒湿体质,再给大家扒个祖传的祛寒湿中药方子。
【先对照看看你是不是寒湿体质】 早上起床觉得身上沉甸甸的像裹着湿被子? 小肚子经常胀气,吃饭没胃口还总打嗝? 舌头伸出来拍照看看,是不是边缘有齿痕还泛着白苔? 上厕所发现大便黏马桶,怎么冲都冲不干净? 要是中了两条以上,恭喜你喜提"寒湿体质VIP"套餐,这可不是小事,长期寒湿淤积容易引发慢性胃炎、关节炎,女生还会被痛经、月经不调缠上。
【千年古方改良版,懒人也能轻松用】 有个用了三百多年的经典方子叫"苓桂术甘汤",原方就四味药:茯苓12克、桂枝9克、白术6克、甘草3克,不过现在人普遍湿气重还虚,我找老中医调整过剂量,加了两味食材更温和有效:
茯苓20克(药店买那种切块的,不是粉) 炒白术15克(注意一定要炒过的,生的容易伤胃) 桂枝10克(肉桂也可以,但别用粉末) 炙甘草5克(蜂蜜炮过的,喝起来带甜味) 红枣5颗(撕开去核,不然容易上火) 生姜3片(早晨现切,晚上放会变辣)
【煮药小窍门】
- 砂锅加水没过药材3厘米,泡半小时再开煮
- 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,闻到浓郁姜香就行
- 倒出第一遍药汁后,再加水煮第二遍混合
- 实在没时间也可以用保温杯焖泡,但效果打折扣
【喝药就像喝奶茶,记住这些细节】 最佳饮用时间:早上9点-11点(阳气最旺时) 禁忌人群:孕妇、哺乳期、正在发烧感冒的别碰 搭配建议:喝完药吃两三颗枸杞+黑芝麻丸补气血 见效周期:连续喝7天停3天,三个月为一个疗程
【真实案例比广告靠谱】 我邻居王姐以前夏天都要穿秋裤,去年按这个方子喝了两个月,现在她家冰箱常备着药包,说是当养生茶喝,最明显的变化是舌苔没那么白了,以前阴天下雨就关节疼,现在扛得住倒春寒。
【日常驱寒湿的小心机】
- 三伏天做件事=给身体充电:晒背10分钟(别嫌丢人,中午11点前晒)
- 厨房就有的祛湿神器:薏米红豆粥里加一把炒过的麸皮
- 睡前必做动作:双手搓热捂肚脐3分钟,再搓脚底涌泉穴
- 办公室隐形疗法:椅子铺棉垫,脚下踩个木踏板隔绝地气
最后唠叨一句,这个方子再灵验也只是辅助手段,熬夜党、冷饮控不改生活习惯,喝再多中药也是白搭,建议大家每周挑三天煮药当茶饮,配合适当运动出汗,坚持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