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中药马碲?原来它还有这些隐藏功效!老中医都不一定全知道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大夫,我想查查中药里的马碲......"上个月在中药房抓药时,隔壁阿婆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,当时抓药的小哥愣了三秒,转头问老中医:"师傅,咱药柜里有叫马碲的吗?"老中医推了推眼镜笑道:"你说的怕是马蹄金吧?"这段对话让我发现,原来很多人对中药名的误解比想象中更深,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"马碲"。

"马碲"到底是何方神圣? 其实正规药典里压根没有"马碲"这味药,倒是有几种容易混淆的中药常被叫错,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:

  1. 马蹄金(又名金钱草):这是一种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,叶片圆润如铜钱,在南方常用于治疗胆结石、湿热黄疸
  2. 荸荠(俗称马蹄):我们常吃的水产蔬菜,其实也是中药材,能清热生津
  3. 马蹄香:一种带香气的草药,多用于祛风湿

被叫错的"马碲"们各有妙用 先说说真正的马蹄金,这种在溪边石头缝里生长的小草,可是排石高手,去年邻居王叔胆结石发作,医院建议手术,他闺女从贵州老家带回晒干的马蹄金,每天泡茶喝,三个月后B超显示结石明显缩小,当然这要配合医生指导,不能自行乱用。

再说说餐桌上的马蹄(荸荠),小时候咳嗽,奶奶总煮冰糖马蹄水,后来学医才知道,这白胖家伙性寒味甘,能清肺热、生津止渴,现在雾霾天多,办公室备点荸荠粉,冲水喝特别润喉。

至于马蹄香,老辈人用来熏蚊虫,前阵子去川西,看见民宿用它做香囊,清香沁脾还能驱赶潮气,当地老人说这草药还能治风湿骨痛,但要配伍其他药材。

那些年我们叫错的中药名 其实中药界的"马大哈"命名比比皆是:

  • 牛蒡子不是牛吃的饲料,而是治风热感冒的良药
  • 鸡血藤并非鸡血染红,而是切面真会流出红汁
  • 鸭跖草确实像鸭子脚掌,但读作"yā zhí"不是"dǎ"
  • 刘寄奴这名字最有趣,竟是纪念帮宋武帝打仗的将军

辨别中药名的门道

  1. 看偏旁部首:带"艹"的多是植物药,如蒲公英、金银花
  2. 记方言特色:蟅虫"在广东叫土鳖虫,"蒟蒻"就是魔芋
  3. 留意多音字:如"茜草"读qiàn不读xī,"远志"正确读音是yuǎn zhì
  4. 区分同名异物:比如南北两地都有"白术",但药用部位不同

实用查询小技巧 现在查中药不必再翻《本草纲目》,几个靠谱方法:

  1. 国家药典局官网:能查到所有正规药材标准
  2. 手机拍照识药APP:上传图片就能识别
  3. 中医院药房咨询:老药师最懂行话
  4. 淘宝搜"中药材+名称":看详情页的专业描述

常见混淆药材对照表 | 易混淆名 | 正确名 | 主要功效 | |--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--| | 马碲 | 马蹄金/荸荠 | 利湿退黄/清热生津 | | 当归 | 独活 | 补血调经/祛风湿 | | 茯苓 | 猪苓 | 健脾利湿/利水渗湿 | | 三七 | 土三七 | 活血止血/有毒慎用 |

民间偏方需谨慎 上次听邻居说马蹄金煮水治肾结石,结果大叔喝了半个月胃疼住院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病症有人适合寒凉药,有人需温补,就像马蹄金性微寒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反而伤身,建议大家别轻信网络偏方,看病还是要找正规中医师。

中药名里的文化密码 细数这些中药名,简直藏着半部中国文化史:

  • "忍冬"是忍冬熬寒,寓意坚韧
  • "徐长卿"取自人名,记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
  • "路路通"寄托着通行四方的美好愿望
  • "相思子"竟是剧毒中药,古人取名真是又浪漫又危险

最近发现个好玩的事:年轻人开始用中药名当网名。"半夏微凉""紫苏叶""青黛画眉",听起来比"忧伤小王子"有韵味多了,不过要是把"马碲"当真名用,估计快递小哥得懵圈——这到底是寄啥玩意儿?

说到底,中药名就像人的乳名,叫惯了就顺口,下次再去中药房,不妨多问问药师这些名字的来历,说不定能挖出不少祖传的小故事,记住啊,真要查"马碲",先得搞清楚它是马蹄金还是荸荠,别让老中医听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