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桔梗不是那个唱《神话》的歌手吗?""中药里的桔梗到底长啥样啊?"看来大家对这味常见的中药材还有不少疑问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既能入药又能当食材的"双面选手"。
初见桔梗:路边的野花别乱采
前年清明回乡下扫墓,我在田埂边发现成片的蓝紫色小花,远看像薰衣草田,正拍照发朋友圈,隔壁王婶扛着锄头路过:"小姑娘别摘啊,这桔梗根能卖钱哩!"这才第一次知道,原来这种野花竟是中药铺里常见的桔梗。
新鲜桔梗的植株能有半人高,茎秆带点紫红色,像串着紫色风铃的花穗从6月开到9月,叶片倒是普通得很,像放大版的荠菜叶,锯齿边缘摸着有点扎手,最特别的是它的根——挖出来白白胖胖,表皮带着深色纵纹,晾干后就会卷成方便面似的弯曲形状。
药房里的"变形记"
上周陪老妈去抓药,抓药师傅抓起一把枯黄色的卷曲根片:"这就是桔梗,止咳化痰的。"我凑近闻了闻,居然有股淡淡的人参味,老师傅看我疑惑,指着旁边玻璃罐里的白芷说:"别看它俩长得像双胞胎,桔梗表面有深深浅浅的皱纹,像老树皮,白芷就光滑得多。"
回家仔细对比才发现门道:正宗桔梗断面是层层叠叠的白色菊纹,像鱼骨头似的放射状纹理,要是遇见断面发黄或有黑心的,八成是陈年旧货,现在有些药店会摆些硫磺熏过的"美白版",看着雪白透亮,但药效早打折了。
菜市场里的"百变星君"
在韩国超市见过真空包装的鲜桔梗,脆生生的白色根条泡在盐水里,标签上写着"오미자기"(韩式拌菜原料),东北朋友教我做过凉拌桔梗:把咸菜摊买的酱褐色根片焯水,配上辣椒油、芝麻、蒜末,酸辣爽口特别下饭。
不过可别被韩剧里五颜六色的腌桔梗骗了,正经入药的还是以安徽亳州、内蒙古赤峰产的"北桔梗"为上,前年去安国药材市场,老药商教我个窍门:挑桔梗要选"麻雀头",就是根条顶部带点瘤状突起的,这种有效成分含量高。
真假桔梗的"无间道"
上个月帮邻居鉴定所谓的"野生桔梗",结果发现是白菜根冒充的,造假的人用明矾水泡出脆感,再染成灰白色,真正的好桔梗质地柔韧不易断,晒干后敲击声闷闷的,假的敲起来"铛铛"响。
最搞笑的是去年网购的"桔梗花茶",泡开全是染色茉莉花,后来才知道,正品桔梗花茶应该是淡蓝色的,冲泡后会泛起泡沫,喝着有股特殊的草木清香,和金银花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厨房里的中药柜
广东人爱拿桔梗炖汤,上次去芳村茶叶市场,看见药材档口摆着整筐的桔梗片,老板教我认"南桔梗"和"北桔梗":南方产的偏细长,北方货更粗壮,他随手抓起一把说:"你看这须毛多的,准是今年新挖的。"
现在超市也能买到独立包装的桔梗切片,我习惯抓一把和罗汉果、陈皮一起煮水,有次煮糖水放多了,苦得全家皱眉,查资料才知桔梗用量每天不宜超过10克,过量会刺激胃黏膜。
那些年错过的桔梗知识
很多人不知道桔梗其实是"药食同源"目录里的正规军,在长白山地区,人们会把新鲜桔梗腌制成泡菜,搭配辣白菜吃,不过要提醒各位,桔梗含有皂苷成分,生吃容易引起恶心,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入口。
最近发现个鉴别妙招:正宗桔梗泡水会浮在水面,仿品则会沉底,上次拿这个法子试了网购的"野生桔梗",果然露出破绽,老中医还教了个偏方:嗓子疼用桔梗3克加甘草2克泡茶,比含片管用多了。
写到这儿突然想起,小时候咳嗽妈妈总给熬的"橘红痰咳液",原来主药就是桔梗,这味从田野到药房,从药典到餐桌的神奇本草,下次遇见可别再当普通野花错过了,对了,要是在山上挖到新鲜桔梗,记得把芦头(根茎上部)留下,那是发芽的关键——毕竟野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