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《黄帝内经》里的方子到底算不算中药?"这个问题可真够有意思的,作为研究中医古籍十多年的搬砖人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本医书里藏着的宝藏药方,别看它满纸甲骨文似的描述,里头可都是实打实的救命良方。
前些天邻居王婶来敲门,捧着手机说刷到个"上古减肥秘方",非要我给看看,我凑近一看,好家伙,竟是《素问·奇病论》里治脾瘅的"兰草汤",这老祖宗的方子被网红一包装,摇身就成"月瘦二十斤神药",吓得我赶紧把《黄帝内经》原著翻出来,指着原文跟王婶解释:"您看,人家明明写着'治口甘积湿',啥时候变成减肥用了?"
要说《黄帝内经》最出圈的方子,当属"半夏秫米汤",这剂安眠药可比什么褪黑素靠谱多了,关键原料家家都有,去年我妈失眠,我照着书里说的,抓半夏二升(约60克)、秫米(其实就是黏小米)一升,煮成浓稠的粥,头回喝我妈还嫌苦,结果连着三天沾枕头就着,现在她逢人就说这是"老祖宗开的安眠药"。
说到养生,不得不提"甘麦大枣汤",小麦一把、甘草三根、红枣七颗,这三样煮水喝,专治现代人的"情绪病",我闺蜜在互联网公司当项目经理,天天焦虑得直薅头发,我给她开了这个方子,她当下午茶喝了两周,跟我说"感觉心里那团火苗'噗'地灭了",不过要提醒一句,甘草别放太多,小心喝完变"肿眼泡"。
最近天气湿热,我翻出《灵枢》里的"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",四味药煮水代茶饮,专治空调房里待久了的"僵尸坐",有次录视频坐了六小时,腰酸背痛像背块石头,喝了这个汤,当天上厕所次数都变多——身体在排湿气呢!不过孕妇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,桂枝这味药挺猛的。
最让我服气的还是"四乌鲗骨一藘茹丸",这可是《内经》里唯一的妇科专用方,去年表姐备孕,中医给她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,乌贼骨收敛止血,藘茹(就是茜草)活血调经,两味配着吃,把表姐多年不调的经期收拾得服服帖帖,现在她儿子都会打酱油了,逢年过节还给我寄海鲜干货。
别看这些方子简单,讲究可不少,上周有个小伙子拿网络偏方来找我,说要治痘痘喝"黄连阿胶汤",我一看配方就乐了,《伤寒论》里的方子被他加了好几倍量,黄连这味药大寒,年轻人脾胃弱,喝两天准闹肚子,最后我给他改成黄芩3克、金银花5朵,这才没坏了身子。
现在很多人把《黄帝内经》当菜谱书看,见方就试,前几天抖音流行"五畜为益"食疗法,有人天天烤猪肝当保健品,殊不知书里明明写着"肝病禁辛",脂肪肝患者这么吃非进医院不可,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得像拆盲盒似的慢慢品,急不得。
说了这么多,黄帝内经》的方子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秘籍——招式简单,但内功心法深着呢,建议大家别盲目试药,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把把关,毕竟两千年前的药方,放在今天也得讲究个"因地制宜"不是?下回再有人跟你说"《内经》方子包治百病",请把这篇文章甩他脸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