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路边长得像箭头的野草是不是中药?"要说这自然界的宝贝,真被咱们老祖宗研究透了!今天说的猪舌草,别看它常被踩在田埂上,可是正儿八经载入《中华本草》的药膳两用植物,您可别小瞧了这浑身绿油油的小家伙,它从根茎到果实都是宝,懂行的人早就用它煮水、泡茶、煲汤了。
藏在水沟边的"天然抗生素"
前些天回乡下探亲,看见邻居张婶在屋后水塘捞了一大筐箭头形的草叶,一问才知道这是猪舌草,村里人管它叫"水箭草",这草叶子肥厚带锯齿,摸起来滑溜溜的,折断茎秆能流出白乳汁,放在嘴里嚼确实带着淡淡的涩味,老一辈人说过去青黄不接时,饥荒年景就靠它充饥。
可不是嘛!《岭南采药录》里早有记载,这草全株都能入药,新鲜叶片捣烂外敷,蚊虫叮咬立马止痒;晒干的茎叶煮水,小孩积食喝了特别见效,最绝的是它的抗菌消炎作用,拉肚子时摘几片嫩叶开水烫了吃,比黄连素还管用,村里王大爷去年被毒蛇咬,就是用猪舌草和雄黄捣成泥敷伤口,硬是把毒液给拔出来了。
千年本草的智慧结晶
翻翻古籍才发现,这不起眼的野草大有来头。《本草求原》记载其"性寒味甘,利湿退黄",中医常用它来对付湿热黄疸,南方潮湿地区的人喜欢拿它煮鲫鱼汤,既能去腥又能祛湿气,更有意思的是,这草在不同地方还有不同叫法:广东人叫它"田香薷",浙江人唤作"水胡椒",到了云南边境又成了"蚂蟥菜"。
老中医说辨识猪舌草要看三处:叶片必须是倒披针形像箭头,叶柄基部膨大如鞘,开的花是粉紫色穗状,每年端午前后正是采收旺季,这时候药效最足,采回来的鲜草要趁太阳旺时摊开晾,不然容易发霉变质,记得要连根带泥洗净,切成寸段晒干存玻璃罐,放两年都没问题。
现代人的养生新宠
现在城里人都流行挖野菜,但真正识得猪舌草价值的不多,其实这草营养价值高着呢!每百克含维生素C是苹果的20倍,钙含量直逼牛奶,铁元素更是菠菜的3倍,最难得的是含有独特的黄酮类化合物,对降血脂有奇效,隔壁单元刘教授天天用它泡茶,原本油腻的体检报告都变正常了。
不过要提醒大伙,这草性寒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,孕妇和经期女性最好避开,哺乳期妈妈倒是可以适当吃点下奶,最常见的做法是凉拌:沸水焯15秒捞出,加蒜末香油一拌,脆生生的比蕨菜还爽口,要是咳嗽痰多,拿它和枇杷叶一起炖雪梨,润肺效果杠杠的。
辨别妙招与使用禁忌
市面上常有不良商贩用空心莲子草冒充猪舌草,记住三个鉴别要点:正品叶片背面有白色绒毛,茎节处会抽出紫红色花穗,揉碎闻着有股类似薄荷的清凉味,千万别采路边喷过农药的,重金属超标伤身体。
服用时也有讲究:治湿疹要鲜草捣汁外涂,降尿酸需配威灵仙煎服,消水肿得搭赤小豆熬汤,特别注意不能和羊肉同食,否则容易引起腹泻,建议每周吃2-3次,每次不超过150克,就像吃蔬菜那样轮换着吃最好。
看着乡间沟渠边随风摇曳的猪舌草,谁能想到这毫不起眼的野草竟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瑰宝?从古至今,它默默见证着中医药智慧的传承,下次遇见千万别当杂草拔掉,随手采几棵回家,说不定就能解决些小毛病,具体怎么用还是要找中医师辨证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,这田野里的绿色宝藏,值得我们好好珍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