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有朋友问我"川花是啥中药材",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我也懵了会儿,后来翻了好些医书药典,发现这里面大有学问——原来在中医药界,"川花"可不是单指某一种花,而是特指产自四川盆地的道地花卉类药材的总称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些藏在巴山蜀水间的"花仙子"们。
【川药里的隐藏大佬】 要说川花的代表,首推川芎,这味被称为"血中气药"的当归表亲,可是妇科圣药,别看它长得皱巴巴像晒干的姜块,其实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,每年立秋后,成都平原的药农们就开始忙着采收,这时候的川芎挥发油含量最高,切片后香气能飘半条街,老中医开方子时,但凡遇到痛经、头痛、风湿痛,十有八九会配上这味"气病之总司"。
【川贝母的江湖传说】 另一个名声在外的川花当属川贝母,不过这里要给大家纠个误区,我们常说的川贝其实不是花朵,而是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的鳞芽,为啥叫"川贝"呢?因为这玩意儿只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梁子上生长,从古到今就数四川松潘、若尔盖产的最为地道,记得去年去川西,当地挖药人告诉我,真正的野生川贝现在比黄金还稀罕,市面上九成都是平地种的浙贝冒充的。
【藏红花的亲戚】 说到花花草草,不得不提川红花,虽然名字带"川",其实人家祖籍在西藏,学名叫西红花,这种鸢尾科的紫色小花,雌蕊柱头才是入药的宝贝,有意思的是,川红花和藏红花本是同门师兄弟,只因四川气候更适合种植,现在反倒成了主流产区,辨别真假有个笨办法:真品泡水后水变金黄,柱子不容易碎,假货泡两下就烂成渣。
【辛夷花的前世今生】 春天去青城山玩的朋友可能见过满树白玉兰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夷花,这味药专治鼻塞不通,新鲜花瓣看着跟茉莉似的清香,晒干后却变得辛辣刺鼻,老药工教我个窍门:买辛夷要选没全开的蓇葖果,里面嫩芯越多药效越强,现在药店里卖的多是望春花或武当木兰的干燥花蕾,真正的川产辛夷反而少见了。
【金银花的四川表妹】 别以为只有河南封丘产金银花,咱们四川也有自己的忍冬科宝贝——灰毡毛忍冬,这花在川南山区漫山遍野,开花时银白透黄煞是好看,药厂收去做金银花露的多是这个品种,清热效果不输北方亲戚,关键是价格实惠,去年收购季我去宜宾,药商老李跟我说:"川银花要是炒出名堂,早把山东货比下去了。"
【那些年错过的野花】 除了人工种植的,川西高原还藏着不少野花神药,比如开紫蓝色小花的马先蒿,藏族同胞用来治肺结核;毛茛科的铁棒锤,花似漏斗却剧毒,炮制后却是祛风湿的良药,最绝的是卷耳,这种田间杂草开的小粉花,居然是治疗乳痈的特效药,《诗经》里"采采卷耳"说的就是它。
【怎么用才不浪费】 讲完药材种类,再说说用法,川芎炖鸡腿能缓解关节痛,川贝母蒸雪梨对付燥咳最灵,辛夷花煮水洗鼻胜过鼻炎喷剂,不过要注意,这些花花草草虽好,孕妇和体寒的人可得悠着点,前阵子邻居王嬢乱喝金银花茶,结果闹肚子进医院,就是忘了自己脾胃虚寒这茬。
【辨真假的生存指南】 最后教大家几招保命技巧:川贝母表面应该有"观音合十"的纹路,川芎断面像菊花心,辛夷花蕾外层毛茸茸像支毛笔,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去正规药房,别贪便宜买路边摊的"川花大礼包",当年我爷爷就被旅游景点的"野生天麻"坑过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,小时候在成都老家,奶奶总爱在院角种几丛金银花,每到盛夏,她就把晒干的花朵缝在枕头里,说是能安神,现在想来,这些看似普通的花花草草,其实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智慧,下次去四川旅游,不妨带点正经川花药材,可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