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药柜时,发现几包泛着淡黄色的药材,标签上写着"泽芝",这名字听着就带着股仙气,倒是让我想起前些年在江南采风时,老药农提起的一种"水边仙草",当时只当是民间传说,没想到这不起眼的药材竟有这般雅致的别名。
要说这泽芝的来历,可得从《神农本草经》说起,古人称它为"泽泻",倒是直白得很,说它善泻肾经湿浊,不过民间更喜欢叫它"天鹅蛋",你瞧那椭圆形的块茎,白白胖胖确实像极了鹅蛋,在江浙一带的水泽边,老辈人常说"看见天鹅蛋,定要带回家",说的就是这种喜生阴湿处的药材。
我特意问过苏州的老中医张大夫,他摸着白胡子笑道:"这泽芝啊,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'排水工'。"原来这药材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利水渗湿,那些水肿尿少、脚气浮肿的毛病,用它煮水当茶喝,比吃西药还灵验,张大夫给我看过他的药方本,上面用毛笔写着"泽泻15克",旁边还画着个小人打坐的姿势,说是要配合呼吸吐纳效果更佳。
前阵子邻居王婶风湿腿疼,西医说是关节积液,开了不少消炎药却不见效,我突然想起张大夫的话,翻出去年在桐乡买的泽芝,配上茯苓、薏苡仁炖了汤,没想到连着喝了七天,王婶就能自己下楼买菜了,她说这汤喝着有股清甜的草根香,比中药铺里那些苦汤药顺口多了。
不过要说起泽芝的妙用,可不止这些,我查过县志记载,光绪年间大疫时,本地郎中就用泽芝配苍术、艾叶熏蒸房屋,说是能"避秽化浊",去年新冠刚闹的时候,我还照着古方做了香囊,挂在门口倒是安心不少,现在想来,这老法子和新病毒较劲,倒也算得上古今智慧的碰撞。
有意思的是,这水灵灵的泽芝到了广东人手里,摇身一变成了"建泽泻",我在药材市场见过晒干的泽芝片,雪白透亮像玉片似的,老板说他们每年都要去广西的八角山收药,那里的泽芝药效最好,不过要认准正宗的,得看断面有没有密集的点状维管束,像星星似的排列着。
前些天陪老妈去湿地公园,她指着芦苇丛里的野草说:"你看这叶子,像不像咱们家药罐里那个?"仔细一看,果然是野生的泽芝,叶片椭圆形,表面泛着蜡光,叶脉像鱼骨般整齐,老妈随手折了段茎秆,断面立刻渗出乳白色的汁液,她说这是辨别真伪的诀窍——真泽芝断面会流出黏液,假的则干脆利落。
现在市面上的泽芝制品可真不少,上次在药店看到泽泻降脂茶,铝箔袋上印着"加班族必备",我买了盒给做程序员的小舅子,他说每天对着电脑喝这个,眼睛都没以前那么容易肿了,不过要我说,还是老法子最实在——拿泽芝、荷叶、决明子各5克,开水闷泡当茶喝,既消水肿又明目。
好东西也得用对方法,张大夫总叮嘱我:"泽芝虽好,但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。"有次闺蜜月经不调,自行煮了泽芝红糖水,结果喝得嘴角起泡,后来才知道她体质偏燥,这利水渗湿的药材反而耗了津液,所以啊,这药材虽好,也得讲究个对症下药。
最近在整理祖传的药膳笔记,发现爷爷当年记过道"泽芝粥",试了几次还真不错:取泽芝粉10克,粳米50克,文火慢熬至稠,喝起来带着淡淡的草香,据说能"利小便而不伤阴",现在每天早上给老爸煮一碗,他那多年的高血压竟也稳住了。
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泽芝盆栽,突然想起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话:"泽泻,水草也,其功长于行水。"这生于水泽、却能疏浚水道的特性,倒暗合了咱们传统文化里的阴阳之道,那些藏在别名里的智慧,那些口口相传的用法,何尝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健康密码?下次再去水乡,定要寻几株野生的"天鹅蛋",让这延续千年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