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中医药的宝库中,人参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,它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,历经数千年仍备受人们的推崇与喜爱,无论是在古老的宫廷药方里,还是在现代的养生保健领域,人参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,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参的功效及其多种使用方法,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一神奇药材,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健康维护中合理运用。
人参的功效
(一)大补元气
人参最为突出的功效便是大补元气,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,关乎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运转,当人体因久病体虚、大失血、大手术后等出现元气大亏、气息奄奄的情况时,人参可发挥其强大的补益作用,在中医临床治疗中,对于一些危重症患者,如心力衰竭、休克等,常会用到人参制剂来强心复脉、回阳救逆,以挽救生命,它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,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,使身体机能逐渐恢复稳定,就如同给虚弱的身体注入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源泉,让生命之火重新燃起希望。
(二)补脾益肺
- 健脾益气 人体的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人参对脾胃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,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、肢体乏力等症状,人参可通过补益脾气,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善,一些老年人或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,常常脾胃功能不佳,食用人参后,能明显感觉到食欲增进,胃部胀满感减轻,身体的气力也逐渐得到恢复,这是因为人参调节了脾胃的气机升降,使清气得升、浊气得降,从而保证了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和利用。
- 益肺止咳 在肺系疾病方面,人参同样有着显著功效,它可用于肺气虚引起的咳嗽、气短等症状,当肺气不足时,人体的呼吸功能会受到影响,容易出现咳嗽无力、动则气喘等情况,人参能补益肺气,增强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,使肺气充足、宣降正常,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,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时,配合使用人参,可减轻患者的咳嗽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减少疾病发作次数,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秋冬等易发病季节。
(三)生津止渴
人体在高热、大汗、剧烈呕吐腹泻等情况下,容易耗伤津液,出现口渴多饮、口干舌燥等症状,人参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,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,增加口腔湿润度,缓解口渴不适感,从中医理论来讲,这是通过益气养阴,使津液得以化生和固摄,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后,人们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、口渴难耐的情况,此时服用适量人参,可迅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津液,改善口干舌燥的状态,比单纯饮水更能有效解渴,且能使身体的整体状态更加平稳,不易因津液过度丢失而导致虚脱等问题。
(四)安神益智
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许多人存在失眠多梦、心悸健忘等神志不安的症状,人参对神经系统有着调节作用,能够滋养心血、安神定志,它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趋于平衡,改善睡眠质量,对于学生群体而言,学习任务繁重,用脑过度,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,人参中的有效成分有助于提高大脑的供血供氧量,增强脑细胞活力,从而起到益智的作用,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随着年龄增长,肾精渐亏,髓海失养,容易出现健忘痴呆等症,人参可补肾益精填髓,改善脑部血液循环,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,延缓大脑衰老进程。
人参的使用方法
(一)煎汤服用
- 整参炖服 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使用方法,取人参适量(一般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,用量在 3 - 9 克不等),洗净后放入砂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浸泡一段时间(约 30 分钟 - 1 小时),然后用小火慢炖 1 - 2 小时,炖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量,避免烧干,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人参的有效成分,使其充分溶出到汤液中,炖好的人参汤可在每日早晚空腹时服用,既能保证药物的吸收效果,又能充分发挥其滋补作用,对于体质虚弱、大病初愈需要调养的患者,采用整参炖服的方法,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,可明显改善身体状况,增强体力和免疫力。
- 切片含服 将人参切成薄片(厚度约 2 - 3 毫米),每次取 2 - 3 片放入口中慢慢含化,含服时,让人参片在口腔内停留较长时间,使其中的活性成分通过口腔黏膜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,这种方法简单便捷,尤其适用于一些急性虚脱、气短喘息的情况,当人体突然出现体力不支、心慌气短等症状时,立即含服人参片,可迅速缓解症状,起到急救的作用,而且含服人参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腔异味,清新口气,因为人参本身具有独特的香气,可在含服过程中散发于口腔内。
(二)泡酒饮用
- 制作方法 选用度数适宜的白酒(一般在 50 - 60 度左右),将人参洗净晾干后切成小段或薄片,放入玻璃瓶中,然后倒入白酒,密封浸泡,浸泡时间一般为 15 - 30 天,期间要注意定期摇晃瓶子,使人参与酒充分接触融合,待浸泡完成后,即可过滤去渣饮用,人参酒具有良好的滋补强身功效,尤其适合一些中老年人冬季饮用,在寒冷的季节里,适量饮用人参酒可以温通经络、散寒止痛,对于风湿关节痛、手脚冰凉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,但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且人参酒药性偏温热,所以阴虚火旺、高血压、肝病等患者应谨慎饮用或在医生指导下饮用。
- 饮用注意事项 饮用人参酒时要控制好量,一般每次饮用 10 - 20 毫升即可,不宜过量,最好在饭后饮用,以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,自制的人参酒要妥善保存,放置在阴凉避光处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导致酒质变质。
(三)制成丸剂或散剂
- 丸剂制作 将人参与其他中药材配伍(如白术、茯苓、山药等),按照一定的处方比例粉碎成细粉,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米糊等黏合剂制成丸剂,丸剂服用方便,口感相对较好,便于携带和保存,市面上常见的人参归脾丸,就是以人参为主药,配合其他健脾养心的药物制成,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患者可根据说明书上的剂量要求,用温水送服丸剂,一般每日服用 2 - 3 次,这种剂型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,增强了治疗效果,且药物作用相对温和持久。
- 散剂应用 将人参单独研成细粉(过 80 - 100 目筛)或与其他药物混合研粉后直接冲服,散剂的特点是吸收速度快、起效迅速,对于一些急重症患者或不便服用丸剂、汤剂的患者来说较为适用,在一些中医急救方中,会用到人参散剂来迅速回阳救逆,使用时可将适量人参散用温开水冲服,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剂量和使用频率,但散剂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湿,以免影响药物质量。
(四)煲汤食疗
- 人参乌鸡汤 材料:人参 1 根(约 5 - 10 克)、乌鸡 1 只、红枣 5 颗、枸杞适量、姜片少许。 做法:将乌鸡洗净切块焯水,人参洗净切片,红枣去核,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.5 - 2 小时,至鸡肉熟烂即可,功效:这道汤品具有益气养血、滋阴润燥的作用,乌鸡本身营养丰富,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,与人参搭配,既能增强补气效果,又可滋养阴血,适合气血两虚、产后体虚的女性食用,可改善面色苍白、头晕眼花等症状,增强体质。
- 人参排骨汤 材料:人参 1 根(约 3 - 5 克)、排骨 500 克、玉米 1 根、胡萝卜 1 根、葱姜适量、料酒少许,做法:排骨洗净切段焯水,人参切片,玉米切段,胡萝卜去皮切块,锅中加水放入所有材料,加入料酒、葱姜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1 - 1.5 小时,功效:此汤味道鲜美,具有健脾益胃、补肾益精的功效,排骨富含钙、磷等矿物质以及胶原蛋白,人参则可提升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,适合脾胃虚弱、腰膝酸软的人群食用,有助于强身健体、改善消化功能。
人参使用的注意事项
(一)适用人群
虽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