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春困秋乏夏打盹,四季养生各不同",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里藏着不少门道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中药跟着节气走,把身体调养得妥妥当当。
【春生篇:疏肝解郁正当时】 惊蛰过后,总感觉喉咙干痒?这是肝火在作祟,试试杭白菊配枸杞,沸水冲泡代茶饮,菊花清肝明目,枸杞滋补肝肾,这对CP能灭掉春天的"火苗",要是早上起床总觉得眼皮沉,抓一把薄荷叶煮水,带着淡淡的清凉香气,专治春困没精神。
厨房里也能玩转药膳,鲜笋上市时配上石斛炖汤,石斛滋阴清热,正好对付春季干燥,加上竹笋刮油去火,这锅汤下肚,整个人都清爽了,不过要注意,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要少碰这些寒凉食材,改喝红糖姜枣茶更合适。
【夏长篇:清热祛湿有妙招】 三伏天闷热得像蒸笼,这时候最需要荷叶粥来救场,新鲜荷叶洗净煎汤,过滤后用来煮小米粥,清香扑鼻还能消暑利湿,要是嫌麻烦,直接抓把薏仁煮水,这可是祛湿界的扛把子,但记住要炒过的薏仁才不伤脾胃。
暑气最盛时,金银花露就是天然饮料,抓两把金银花加水煮沸,晾凉后加冰糖,比冰镇可乐健康多了,暴晒后皮肤发红?用蒲公英捣烂敷脸,清热解毒还不留疤,不过体寒的朋友要悠着点,别拿凉茶当白开水灌。
【秋收篇:润肺养阴防燥邪】 白露过后嗓子开始冒烟?赶紧炖银耳雪梨羹,银耳提前泡发,和切块的雪梨一起慢炖,起锅前撒把枸杞,咕嘟咕嘟连汤带肉吃光光,这个搭配既能润肺止咳,又能缓解便秘,比吃药片舒服多了。
晨练时哈喇子直流?含片西洋参片吧,这玩意儿补气养阴,特别适合秋天干燥气候,要是觉得切片麻烦,直接拿罗汉果泡水,甜甜的味道能骗过秋燥,对经常用嗓的人特别友好,记得避开寒凉食物,别让肠胃闹脾气。
【冬藏篇:温补阳气蓄能量】 数九寒天里,当归生姜羊肉汤必须安排上,羊腿肉切块焯水,当归、生姜、红枣下锅慢炖,出锅前撒胡椒面,吃得浑身暖洋洋,这道药膳补血驱寒,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姑娘们,但高血压患者要少喝汤多吃肉。
办公室一族可以试试黄芪党参茶,这两味中药补气效果杠杠的,搭配陈皮还能理气消食,要是嫌味道寡淡,加两颗红枣甜味自然就来了,不过感冒发烧期间千万别碰,免得火上浇油。
其实养生就像谈恋爱,讲究个投其所好,年轻人熬夜后可以喝菊花决明子茶清肝火,中年大叔应酬多备点葛根茶护肝;女士经期不适喝点益母草膏,老人家腰腿疼敷点艾草包,关键是要顺着四时规律,该补的时候补,该泄的时候泄。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调理讲究对症,最好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,别把养生茶当饮料猛灌,适量适度才是真道理,毕竟咱们追求的是细水长流的健康,不是急功近利的进补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