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逛花市时,总被各色花朵迷得挪不开脚,你知道吗?有些娇艳的花儿不仅是案头清供,更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宝贝,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"白天看颜值,晚上泡茶喝"的花中仙子,看看它们如何在装点家居的同时守护我们的健康。
【菊花:秋日里的养生全能选手】 要说最亲民的花类中药,当属家家阳台都见过的菊花,这朵陶渊明笔下的"花中隐士",实则藏着大大的养生智慧,杭白菊泡出的琥珀色茶汤,可是办公室族的护眼神器,对着电脑屏幕泡上一朵,眼睛干涩时抿一口,比滴眼药水还滋润,黄山贡菊更适合上火体质,熬夜后喉咙肿痛,抓几粒煮水喝,第二天声音都能清亮三分。
去年邻居张阿姨晒了整整两竹匾的雪菊,金黄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蜜光,这种生长在喀喇昆仑山的小家伙,别看个头不大,却是降三高的高手,不过要提醒一句,血压偏低的朋友可得悠着点喝,别让这雪山精灵太热情了。
【茉莉:暗香浮动的脾胃调理师】 福州老茶客都知道,新窨的茉莉花茶要放在阴凉处"退火"半个月才好喝,这性寒的小白花就像个急性子郎中,刚采撷时清热解毒效果最猛,放段时间反而变得温和起来,肠胃虚弱的人想喝茉莉茶,不妨学广东人搭个陈皮,中和寒性还能添几分果香。
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在端午缝个香囊,里面塞满茉莉花瓣,这可不是单纯熏香,古人早发现茉莉挥发油能醒脾开胃,现在才知道,这淡雅的香气里竟含着苯甲醇酯,能促进胃液分泌,难怪晕车时闻着能舒服些。
【金银花:消暑圣品的双面人生】 每到盛夏,我家冰箱总会囤着一大包金银花,这名字带着贵气的花儿,其实是最接地气的消暑利器,抓一把和冰糖煮沸,晾凉后就是天然凉茶,比冰镇饮料解渴还不伤脾胃,但要注意,这看似温顺的藤本植物,新鲜采摘的生品其实性寒得很,体虚的人直接喝容易拉肚子。
老中医教我个妙招:拿金银花嫩茎炒鸡蛋,花香渗入蛋液,既保留药效又缓和寒性,不过要认准未开花的忍冬芽,开败的残花就没这奇效了,就像过了时辰的药方,效力大打折扣。
【玫瑰:职场女性的疗愈灵丹】 写字楼里的姑娘们总爱在工位摆束玫瑰,却不知这娇艳的花儿还是"女性之友",月见草花开时采收的重瓣红玫瑰,晒干后可是疏肝理气的良药,生理期前用玫瑰花蕾煮红糖水,暖宫的效果比暖宝宝更持久。
最近流行的洛神花玫瑰茶,倒是给上班族支了个新招,这两种花搭配着泡,酸甜口感让人上瘾,重点是能缓解久坐带来的腰腹胀痛,不过要选无硫熏制的原料,某宝十几块一大包的,多半泡出硫磺味,得不偿失。
【桂花:秋日限定的化痰高手】 江南人家的院子里总爱种棵桂树,九月花开,满院甜香,这米粒大小的金色花朵,却是治疗慢性咽炎的偏门良方,咳嗽痰多时,用桂花加雪梨炖煮,润肺效果堪比药店买的川贝粉,关键是味道甘美,连小孩子都不抗拒。
但要说到真正懂行的,还得数做桂花酱的老师傅,他们专挑"虎爪桂"——花柄青绿、花瓣厚实的品种,这样的桂花做出的酱才够醇厚,不过鲜桂花含单宁多,直接吃容易舌麻,非得用糖渍发酵才能激发出那独特的绵长香气。
这些藏在花瓶里的中药,每朵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,有人把它们当摆设,有人拿它们泡茶,聪明的主妇还会做成药膳,下次买花不妨多问一句:"这能吃吗?"说不定就能解锁新的养生技能,体质特殊的还是要咨询医师,毕竟不是每朵花都适合所有人,就像再好的鞋子,不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