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!别把淘米水倒了!"小时候每次看妈妈倒掉洗大米的水,我都忍不住嚷嚷,那时候只觉得金黄色的淘米水看着可惜,却不知道这锅底沉淀的米壳才是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宝藏,直到去年在中药房偶遇白发苍苍的老药师,才惊觉这个每天被我们倒进下水道的东西,竟是本草纲目里正儿八经的中药材。
米壳到底是个啥? 咱们平时说的米壳,其实就是稻谷加工时剥下来的外壳,这层不起眼的褐色"盔甲",在中药房里有个文绉绉的名字——"稻稷皮",不过您可别被名字骗了,这玩意儿虽然长得糙,本事可不小,记得去年梅雨季节,隔壁王婶家三个月大的娃突然上吐下泻,医院开的蒙脱石散吃了两天不见好,后来还是老中医支招,用米壳炒焦煮水给孩子擦身,没想到当天就止住了腹泻。
千年古方里的养生智慧 翻遍医书才发现,古人早就摸透了米壳的脾气。《本草拾遗》里明明白白写着:"稻穰(即米壳)主黄疽,煮汁浸之;烧灰淋汁饮,去渴退热。"老辈人常说"米汤赛参汤",其实真正懂行的都知道,连着米壳一起熬的才是真正的养人汤,我奶奶活到九十三,每天早上必用米壳煮粥,金黄的粥油浮一层,她说这是"吃阳气"。
现代实验室里的新发现 别以为老古董的东西就没科学依据,省中医院的研究报告指出,米壳含有75%的粗纤维,还藏着维生素B族和植酸钙镁,最厉害的是那层白霜似的硅酸盐,既能吸附肠道毒素,又能保护胃黏膜,去年公司体检,我查出胆固醇偏高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炒米壳配决明子,天天当茶喝,三个月下来指标真降下来了。
厨房里的百搭药箱 要说这米壳真是居家必备良药,小孩积食不消化?抓把生米壳炒微黄,煮水给孩子当茶饮,夏天暑湿重没胃口?米壳配上陈皮煮成酸梅汤,比冰镇饮料解暑还不伤脾胃,最绝的是对付脚气,抓两把炒热的米壳装布袋里,每晚睡前踩十分钟,一周就能把水泡收干,上次我妈腰疼老毛病犯了,我用米壳缝了个热敷包,微波炉转两分钟,比膏药管用多了。
使用禁忌要记牢 虽说米壳好处多,但也不是万能灵药,体质虚寒的人别生吃,得炒黄了再煮水,孕妇要慎用,特别是孕早期,最要紧的是得认准原生态的米壳,那些抛光打蜡的大米壳早没了药性,建议去农贸市场找农民伯伯买带壳稻谷,自己剥下来的最放心。
现在每次淘米,我都会特意留些米壳晒干存着,这不要钱的宝贝,煮粥泡茶做药包,样样都能派上用场,前几天邻居家小猫拉肚子,还是用米壳粉拌蜂蜜救的急,想想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智慧,哪是现代人能编出来的?下次您家淘米时,可千万别再把金疙瘩当垃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