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喘不上气的朋友特别多,跑医院排队挂号麻烦,吃西药又怕伤肝肾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外敷药方特别管用!今天就给大家整理几个亲测有效的外敷镇咳平喘中药材方案,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实用法子。
外敷止咳平喘的"黄金组合" 说到外敷镇咳,白芥子绝对是个狠角色,这味药性辛温的小家伙,碾碎后调成糊状贴在胸口,就像给肺部做了个热敷SPA,很多药店都有现成的三伏贴,其实就是以白芥子为主要成分的,不过咱自己配更划算,白芥子+细辛+甘遂按3:2:1比例混合,用生姜汁调匀,睡前贴在膻中穴(两乳头连线中点),第二天皮肤微微发红正是排寒湿的表现。
厨房里的止咳神器 别小看厨房里的粗盐,炒热后装布袋敷后背,对付夜咳特别灵,具体做法是500克粗盐加10颗花椒,铁锅干炒到烫手程度,装进棉布袋垫上毛巾,沿着膀胱经(后背两条竖线)来回滚动,注意温度别太高,免得烫伤皮肤,很多宝妈都用这招给孩子退烧止咳,原理就是通过刺激经络驱寒排毒。
痰多胸闷的救星 陈皮外敷很多人不知道吧?把三年以上的广陈皮研磨成粉,混着蜂蜜调成膏状,睡前抹在天突穴(喉咙窝凹陷处),这个穴位正好对着气管,陈皮的燥湿化痰作用能缓解黏痰卡喉的感觉,要是家里有艾条,点燃后熏烤大椎穴(脖子后凸起骨头下方)五分钟再贴药,效果翻倍。
过敏性咳嗽有妙招 针对花粉季的反复咳嗽,推荐个抗过敏外敷方,防风、蝉蜕各30克,打成粉末用米醋调成糊,每天下午三点左右贴敷肺俞穴(第三胸椎旁开1.5寸),这个时辰正是肺经当令,药物吸收效果最好,记得固定用医用胶布,别用创可贴会过敏。
小儿专用温和疗法 给娃用药最怕刺激,推荐个超温和的配方,杏仁10颗、苏子5克,小火炒香磨碎,加面粉用温水调成小饼,微火烙熟后趁温热贴涌泉穴(脚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),晚上睡觉前弄好,既不影响孩子活动,又能引火下行,很多宝妈反馈连贴三天,夜里咳嗽明显减少。
注意事项划重点
- 皮肤敏感先做测试:第一次贴药时间别超过2小时,观察是否发红发痒
- 特殊人群要谨慎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皮肤破损者禁用外敷
- 把握黄金时间段:上午9-11点(脾经当令)和下午3-5点(膀胱经当令)效果最佳
- 配合食疗更有效:外敷期间多喝陈皮白茶,忌生冷油腻食物
真实案例分享 隔壁王阿姨去年冬天哮喘发作,去医院雾化三次都没断根,我用白芥子+肉桂粉调蛋清给她贴定喘穴(第七颈椎旁开0.5寸),当天就感觉呼吸顺畅了,现在她家冰箱常备着配好的草药包,说是比喷雾剂管用多了。
四季养护小窍门 三伏天做艾灸贴:在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当天,用白芥子+细辛粉贴肺俞穴,冬病夏治效果杠杠的 深秋润燥法:梨切片蘸蜂蜜贴廉泉穴(下巴正中线),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 雾霾天应急:鱼腥草捣烂调温水敷迎香穴(鼻翼两侧),减轻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刺激
这些外敷方子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,关键要掌握"辨证施治"的原则,风寒咳嗽适合温热药,风热咳嗽就要选清凉药材,建议大家收藏备用,遇到家人久咳不愈时不妨试试,毕竟很多慢性病调理,外治法往往比内服更安全彻底,记住要持之以恒,一般坚持一周就能看到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