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在故宫博物院看展,一幅泛黄的《千金翼方》手绘图让我挪不动脚,画里几株草药歪歪扭扭地生长着,旁边还画着个提篮采药的山里郎中,当时只觉得这画糙得很,哪有西洋油画精致?可越看越觉得里头藏着玄机——根茎叶的脉络分明,花果的位置讲究,连药篓里露出的半截甘草都带着岁月包浆的质感。
藏在古书里的本草密码
老辈人常说"一图胜千方",这话在中药图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,北宋唐慎微的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里,540多幅药图活像植物身份证,你看那幅石斛图,藤蔓缠绕的弧度恰似它生长时攀岩的姿态,根须间还带着点苔藓,活脱脱把霍山石斛的野性气韵锁进了纸绢里,更绝的是这些画不是摆拍,而是跟着药性走——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永远用银钩铁划的笔法,温补气血的当归偏要染上暖黄色调。
草木皆学问的视觉哲学
别以为中药图画只是简单的写生,前年在同仁堂见到个老师傅修药图,拿着放大镜比对标本,硬是把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苍耳子图改了三遍,原来这种带刺的种子要画成放射状,才能显出它"发散风寒"的药性,老师傅边改边念叨:"画中药就像开方子,寒热温凉全在笔墨里。"可不是嘛,你看黄连的根须总画得苦巴巴地往下坠,人参的须髯却要飘起来才有补气升阳的灵动。
会说话的本草美学
现在年轻人追捧的国潮设计,好多灵感都来自中药图画,去年爆火的中药咖啡包装,直接把《饮膳正要》里的四神汤图搬上了咖啡杯,当归枸杞配拿铁,黄芪党参搭美式,看着古画喝现代饮品,这混搭莫名有点酷,更有意思的是那些中药纹身图案,有人把连翘花画成锁骨链,把何首乌藤缠成脚踝纹,老祖宗的草木经突然变得赛博朋克起来。
方寸之间的养生之道
要说最绝的还是那些复方药图,故宫藏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,四君子汤的配图堪称视觉版君臣佐使——人参端坐中央如君,白术茯苓左右护卫似臣,甘草躲在角落当使臣,老药工说这布局暗合中医组方哲学,就跟炒菜放调料似的,多一分则腻,少一钱则淡,现在有些中成药说明书还留着这种古图,看着图画喝药汤,苦味都少了三分。
最近迷上收集老药铺的招贴画,那些泛黄的纸片上,当归挥着翅膀是飞鸟入群的意象,菊花绽成烟火状暗合疏散风热的功效,最逗的是治风寒感冒的药图,画个红脸关公顶着寒风送药,题字写着"散寒解表",这谐音梗玩得比现代广告还溜,下次去老字号药店,不妨仔细看看墙上的老图画,说不定某个犄角旮旯里就藏着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