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药店里看到种像小土豆的中药,老板说是山药豆,但网上搜图又不太一样..."其实啊,中药材里确实有几位"撞脸选手",今天咱们就来盘盘那些长得像山药豆的中药们,看完这篇保准你能分得清清楚楚!
正牌山药豆:怀药家族的"小不点" 要说最正宗的山药豆,还得数河南焦作产的怀山药零余子,老药工都叫它"山药蛋",别看个头只有蚕豆大,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山药种子,每年霜降前后,老藤上就会结出这种椭圆形的小豆豆,表皮带着褐色斑点,煮熟后跟山药一样黏糊糊的。
记得去年去温县考察,药农老李给我看过刚挖出来的鲜山药豆。"这玩意儿炖排骨最香了",他随手抓起几个扔进砂锅,果然,炖好的汤头泛着淡淡的黏液,喝起来既有肉香又有淮山的甘甜,难怪古时候宫廷御膳房都拿它做药膳。
冒名顶替者:芡实的"鸡头米"身份 常被误认成山药豆的,首推芡实,这货在江南水乡有个风雅的别称——鸡头米,因为新鲜的时候顶端确实像鸡头,不过晒干后就变成暗紫色小圆球,表面坑洼得像缩小版的核桃。
上个月去苏州采风,正好赶上采收季节,船娘划着小船在水塘里摘芡实,那场景美得像幅画,不过要提醒各位,鲜芡实必须快炒或蒸熟,不然淀粉遇水会发硬,我试过用它煮糖水,软糯程度倒是和山药豆有得一拼。
营养担当:薏苡仁的美白秘密 药房里灰白色的小颗粒常被叫错名字,其实人家正名叫薏苡仁,广东人爱称它为薏米,虽然形状比山药豆圆润些,但都是白色小个子,这味药最妙的是既能当杂粮煮粥,又能祛湿消肿。
我闺蜜就是靠它成功美白的,每天抓一把和红豆煮水,连喝三个月,原本蜡黄的脸色透亮了不少,不过要挑颗粒饱满的,那种瘦瘪的多半是陈货,对了,炒过的薏米寒性会减弱,体寒的朋友可以试试。
养生新贵:白扁豆的花式吃法 严格来说白扁豆不算很像山药豆,但作为豆科植物的种子,它俩常被放在一起煲汤,这种月牙形的小豆子特别有意思,生的时候带点青绿色,炒熟后就变成了乳白色,闻着有股特殊的豆香。
前阵子去潮汕采访,发现当地人夏天必喝三豆汤(赤小豆+绿豆+白扁豆),当地阿嬷教我个小窍门:白扁豆提前泡3小时再煮,更容易出沙,现在我家炖冬瓜汤都会扔几颗进去,消暑效果确实杠杠的。
易容高手:莲子心的苦与甜 最后说说最容易混淆的莲子,特别是去了芯的湘莲,白白胖胖确实像缩小版山药,不过仔细瞧,莲子两头尖中间鼓,表面还有细小的皱褶,而山药豆相对更光滑。
记得小时候被妈妈骗着吃莲子羹,她总说"吃芯火气大",后来才知道莲子心才是最珍贵的部分,现在我自己熬银耳羹,反而会特意留几颗带芯的,那点微苦反而让甜品更有层次。
辨别小贴士:
- 看颜色:山药豆偏黄褐,芡实深紫,薏米灰白
- 摸质地:山药豆表皮粗糙,薏米光滑,莲子粉性足
- 尝味道:生嚼山药豆发粘,芡实有涩感,莲子芯最苦
- 试密度:薏米最重,入水即沉;山药豆会浮水面
最后教大家个保存诀窍:这些小个子中药都适合放密封罐,加几粒花椒防虫,要是发现受潮发霉,千万别心疼,直接整罐扔掉最安全,毕竟养生虽好,可别让变质药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