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参的十大妙用,老中医都未必知道的养生秘诀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东北有三宝,人参貂皮乌拉草",这句顺口溜里藏着的"黄参",可是咱老祖宗捧在手心里的宝贝,您知道吗?这根长得像小人儿的草根,在古代还有"地精""神草"的威风称号,连《神农本草经》都把它列为上品,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味"百草之王"的前世今生。

千年传奇:藏在名字里的玄机

在长白山采药人的行话里,人参有个接地气的叫法——"棒槌",老把式说这玩意儿吸收天地灵气,长得像人形才有灵性,您瞧它皮黄肉白的模样,活脱脱像个裹着黄袍的小人参精,古人叫它"黄参"倒是贴切,不过更有意思的是"人衔"这个古称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"其成如人形,故谓之人衔",这名字里竟藏着天人相接的玄机。

厨房里的百搭将军

别看人参在药房里摆着架子,进了厨房倒是个百搭好手,吉林的老猎户教我个窍门:冬天炖鸡汤时丢两片黄参,比十全大补汤还管用,辽宁的张婶子最爱拿它配羊肉,她说这叫"血肉同补",吃完浑身热乎得像揣着小火炉,最绝的是广东人的吃法,拿人参须泡茶,既不会补过头,又能提神醒脑。

会挑才会宝

前年我在安图县药材市场闹了个笑话,把西洋参当黄参买了整整十斤,老板拍着大腿笑我:"老弟啊,正宗黄参主根要像蚕蛹,皮要黄中带棕,闻着带点泥土香才对!"后来才搞明白,野山参须子比主根还金贵,移山参的芦头长得像雁脖子,园参断面有菊花纹,现在看见电视购物卖"廉价野山参",我直接换台——正经黄参哪能论斤卖?

老祖宗的智慧配方

当年在同仁堂当学徒时,掌柜的教了我几手绝活,气虚体寒的用红参配生姜,阴虚火旺的拿白参炖雪梨,女人补气血就学韩国人做参鸡汤,最绝的是道"黄参枸杞酒",泡上三个月,每晚小酌二两,比十重膏药都强,不过掌柜的反复叮嘱:吃参不吃蒜,吃蒜不喝参汤,这两样碰一块儿赛过鹤顶红。

现代科学的新发现

别以为老古董才信人参,现在实验室里可热闹了,韩国科学家发现黄参里的皂苷能唤醒休眠的免疫细胞,日本研究员盯着它抗衰老的本事,美国那边更盯上它的抗癌潜力,不过咱老百姓还是实在,东北大雪天里,揣着温热的参茶看冰雕,这才是最接地气的享受。

小心别踩这些坑

十年前我姑父听信偏方,把人参当萝卜啃,结果流鼻血进了医院,老中医说他这是"虚不受补",就像干海绵一下子吸饱水会裂开,现在市面上的"林下参""池床参"五花八门,记住正经野山参要"五形"俱全——芦、体、须、皮、纹都得对得上,最保险的办法是认准"鹰标"商标,这可是国家给的长白山人参发的身份证。

四季吃参有讲究

春天吃参要配黄芪,像给土地松土;夏天拿它煮粥,加点麦冬去燥;秋燥时节最适合冰糖炖黄参;冬天就得豪饮参茸酒,去年我照着《遵生八笺》做了"黄参膏",装在瓷罐里能吃半年,早上抹面包比果酱还香。

这些搭配要记牢

人参配核桃治尿频,搭蜂蜜润肺燥,配桂圆安神助眠,最绝的是东北的"三宝粥"——黄参、鹿茸、不老草熬一锅,喝上三天,整个人像被重新上了发条,不过要避开铁器,李时珍说过"人参遇铁,功效尽失",这可不是吓唬人的。

真假黄参鉴别术

前阵子在景区买的"野山参",回家发现是用土豆雕的,现在造假的用树脂做须子,拿色素染皮,不过再狡猾也藏不住破绽:真参主根上的"珍珠疙瘩"要自然,断面要有菊花心,蒸过的黄参会泛糖霜似的白霜,老药工教我个绝招——含片人参在舌底,真货会有股凉意往上蹿。

储存有门道

去年收的鲜黄参,我学着老师傅的办法:先用湿布包着埋米缸里,等表皮发黄了再用硫磺熏,现在都存保险柜里,下面垫生石灰防潮,要是整支太大,切成薄片夹在书本里阴干,随用随取最方便,不过说句实话,正经野山参放三年,功效反而更醇厚。

这黄澄澄的小人参,从《黄帝内经》里走来,带着长白山的雾气,装着五千年的养生智慧,您要是觉得身子骨像漏气的皮球,不妨试试这"地精"的妙处,不过可得记住:好参要细水长流地补,就像咱东北人过日子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