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冬天,我家灶台上准会飘出羊肉汤的香气,要说这羊肉汤啊,光放肉可不够讲究,配上几味中药那才叫绝!前阵子我总感觉手脚冰凉,我妈从老中医那儿讨了个方子,说加点当归黄芪炖羊肉,结果连喝三天,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,到底哪些中药配羊肉最养人。
【第一回合:当归+生姜 经典暖身组合】 说起炖羊肉,当归绝对是老搭档,上次去菜市场,卖羊肉的张叔跟我透露:"姑娘,真正懂行的都会抓把当归。"这可不是瞎说,当归活血暖宫,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姐妹,我试了几次,切两片当归跟羊肉一起炖,汤头立马变得醇厚,喝完身子骨跟揣着小火炉似的。
这里头有个门道,当归得选大片的,整块丢进去容易苦,我都是掰成小指甲盖大小的片儿,炖之前先用白酒泡十分钟,苦味少一半,再搭上拳头大的一块生姜,拍碎不去皮,专门克羊肉的膻味,有次我忘放姜,那味道简直了......记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,两个半小时后羊肉酥烂,汤色像琥珀似的诱人。
【第二回合:枸杞+红枣 明目养颜局】 上个月闺蜜来家吃饭,嫌当归味重,我就换了枸杞红枣组合,没想到效果更惊喜,枸杞抓一把,红枣对半剪开去核,和带骨羊肉一起下锅,炖到一半时加勺红糖,汤汁立马变得浓稠红亮,这锅汤在办公室群响当当的有名,女同事们都说喝完气色变好了。
不过要注意,枸杞千万别早放,煮久了发苦,我都是最后半小时才撒进去,连汤带肉盛在青花瓷碗里,撒点葱花,拍照发朋友圈能收获一堆点赞,有次我偷懒用黄糖代替红糖,甜味是够了,但总觉着少了那股子温补的劲儿。
【第三回合:黄芪+党参 气血双补套餐】 我爸年轻时干重活落下病根,每到冬天就咳嗽,去年带他看中医,老大夫开了黄芪党参炖羊肉的方子,这俩药材看着不起眼,效果真挺明显,黄芪要选切片的,党参得用老根,和羊肉一起炖到筷子能插透,汤虽然清淡,但喝完整个后背都发热,我爸连着吃了半个月,今年冬天都没听见他咳嗽。
这里有个关键点,黄芪党参都得用纱布包着炖,不然药材渣子混在汤里影响口感,有次我图省事直接丢锅里,结果喝汤时总得挑拣药材,真是自作聪明,建议炖够三小时,把药材包捞出来,只留清汤涮白菜粉丝,鲜甜得很。
【第四回合:肉桂+小茴香 五香暖胃派】 北方朋友教我个新法子,说他们老家炖羊肉必放肉桂和小茴香,我试了下,确实打开新世界大门!肉桂掰小块,小茴香装纱布包,再扔几粒花椒,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木香,上次家里来客人,我端出这锅汤,大家都说像喝了杯热红酒,浑身经络都舒展开来。
不过这组合得把握好量,肉桂放多会发苦,我通常用指甲盖大小的量,小茴香也只要一小撮,有次手抖多放了两块肉桂,那滋味简直在喝中药,建议搭配白萝卜同炖,既能吸油又添清甜,萝卜炖到透明时最美味。
【第五回合:注意事项与小窍门】 虽说中药炖羊肉好处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像我闺蜜怀孕时馋这口,被医生勒令禁止,体质偏热的朋友,建议把红参换成西洋参,或者多放些凉性的白萝卜平衡,有回我上火牙疼还硬要喝,结果半夜嗓子冒烟,教训啊!
处理羊肉也有讲究,冷水下锅焯出血沫,加料酒姜片去腥,炖汤最好用黑山羊,肉质紧实不柴,我家常用陶瓷锅,导热慢但味道更醇厚,要是赶时间用高压锅,记得别超过40分钟,不然羊肉全散了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炖汤剩下的羊骨别扔!加点玉米胡萝卜再熬一锅清汤,营养全在里头,去年过年我家就这么折腾的,亲戚们都夸汤鲜味美,说到底,药膳讲究的是食材本味,别把中药当调料猛放,微微泛起甘香才是最高境界,这个冬天,不妨给自己炖上一锅,从胃暖到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