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煎煮的大学问,先煎、后下、包煎到底咋回事?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这中药啊,喝着没效果",细问才知道八成是煎煮方法出了问题,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中药智慧,可不是把草药丢锅里煮开那么简单,今儿咱就唠唠这中药煎煮里的门道,保准你听完能甩开膀子煎出一锅好药。

【第一趴:先煎派"老干部"】 您可别小看那些需要先下锅的"老骨头",像龙骨、牡蛎这类矿物药,还有龟甲、鳖甲这些动物盔甲,不提前炖上半小时一小时,就跟啃生骨头似的难吸收,记得上个月王婶调理月子病,她抓的方子里有先煎半小时的磁石,我特意叮嘱她得用吸铁石试试,真要是假磁石可煮不出那股子铁锈味。

有些毒蘑菇般的药材也爱玩先发制人,好比川乌、附子这些带"毒"的,先煎能让它们的"暴脾气"收敛些,去年诊所来个小伙子吃附子中毒,一问才知道他图省事直接跟其他药同煎,这不就跟点炮仗不捂耳朵似的?

【第二趴:后下族"急先锋"】 有些娇贵的主儿最见不得久煮,好比薄荷、砂仁这些含挥发油的,就跟刚摘的青菜似的,沸水里滚三五分钟就得捞起来,有回见张大夫抓药,特意把钩藤单独包起来,一问才知道这治眩晕的宝贝久煎就失效,得等关火前5分钟再撒进去。

还有那些花花草草的芳香类药物,什么金银花、藿香,煎久了香味全跑光,我常跟患者说,这类药就像泡茶,头道水最金贵,煮过头就跟隔夜茶似的没了魂儿。

【第三趴:包煎组"娇气包"】 见过药房师傅往纱布袋里装车前子吗?这粘糊糊的小种子不包起来,煮完能让你的砂锅变成胶水作坊,还有旋覆花这种浑身带毛的,不包着煮准能让你的汤药变成毛线团,去年给李大爷煎枇杷叶,老师傅特意嘱咐要把背面绒毛刷干净包煎,不然喝下去嗓子更痒。

【第四趴:烊化队"融化心"】 阿胶、鹿角胶这些胶质大户最有意思,得先用黄酒泡软了,再趁着热乎劲把药汤倒进去搅匀,就跟做果冻似的,凉了就凝固成坨,有次帮隔壁赵姐煎阿胶,她非说要加冰糖,结果搅出一锅拔丝糖浆,气得她直跺脚。

【第五趴:冲服组"急性子"】 像三七粉、川贝粉这些磨成细面的,压根经不起水煮,记得去年给刘老师送药,他那治胃出血的三七粉非得用凉开水冲着喝,说是热水一烫就成糊糊,药效全折在碗底了,还有水蛭粉这种腥气重的,捏着鼻子快速冲服才是正解。

【煎药秘籍大公开】

  1. 炊具选择有讲究:砂锅是老情人,不锈钢是备胎,铁锅是死对头,上次用高压锅煎药,好家伙直接把人参焖成了炭烤人参精。
  2. 泡药要像泡茶:头煎前冷水没过药材泡半小时,让它们舒展筋骨,二煎直接加热水,省时又高效。
  3. 文武火候要拿捏:煮沸后转小火慢炖,就跟炖老母鸡汤似的,治感冒的药得趁热乎气猛灌,补身体的药温吞刚好。
  4. 特殊药材特殊照顾:像蒲黄这种轻飘飘的,得用纱布袋压在药堆底下;而石膏这种大块头,不捣碎根本煮不出味道。

最后唠叨一句:煎药这事真不能懒,该守时的守时,该分煎的分煎,就像老话说的"煎药要用心,吃药才见效",您当它是传家宝伺候着,它才能给您身子骨添砖加瓦,下回要是再听谁说中药没效果,您就把这篇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