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医生开的中药方里写着要用黄酒煎药,家里只有料酒能行吗?"上周邻居王阿姨拿着药方来找我,这问题可把我问住了,别看我在厨房混迹多年,真要细说黄酒和中药的讲究,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其实很多老中医开药方时都会注明"黄酒为引",这可不是随便写的,就像做红烧肉要放冰糖还是蜂蜜,不同调料出来的滋味天差地别,黄酒在中药里既是药引子又是溶剂,选对了事半功倍,选错了可能白花冤枉钱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市面上常见的黄酒到底该怎么用。
【第一类:绍兴黄酒】 要说熬中药最经典的搭配,当属浙江绍兴的黄酒,去年我陪老爸去中医院抓药,老大夫特意交代要买"塔牌"或"会稽山"的三年陈,这类黄酒酒精度在14-16度之间,酒体醇厚,特别适合需要"借酒力上行"的药方,有次我姐月经不调,老中医开的四物汤就指定用绍兴黄酒,煎药时酒香混着药香,喝起来竟没那么苦涩。
不过要注意,绍兴黄酒也分等级,超市里5块钱的桶装黄酒和20多块的瓶装黄酒差别可大了,真正熬药用的建议选陶坛三年陈以上的,这种黄酒杂质少,不会和药材起不良反应,有次图便宜买了料理用的黄酒,结果煎出的药汤浮着一层白沫,吓得我赶紧倒掉重买。
【第二类:即墨老酒】 北方朋友可能更熟悉山东即墨的老酒,这种黄酒颜色深棕,甜度更高,酒精度在12度左右,去年冬天我风寒湿重,老中医给开了祛寒的药方,特别说明用即墨老酒效果更好,这种酒的甜味能中和某些药材的苦寒,特别适合调理脾胃虚寒的方子。
不过即墨老酒有个特点,新鲜酿的反而不适合熬药,有年春节前收到老家寄来的新酿老酒,想着用来煎药,结果煮出来的药汤发酸,后来才明白,即墨老酒要存半年以上,让酒里的燥气褪去才合适,现在我家常年备着两瓶陈年即墨老酒,专应付风寒咳嗽的方子。
【第三类:红曲黄酒】 福建广东的朋友可能更常用红曲黄酒,这种用红曲霉酿造的黄酒,颜色透红,酒精度在20度左右,上个月我同事调理痛风,老中医开的药方就指定用福建红曲酒,这种酒性烈,能更好地激发药材的活性成分,特别适合需要"以酒破结"的顽固病症。
不过红曲黄酒有个毛病,特别容易上头,有次我试喝半杯就满脸酡红,熬药时也要特别注意火候,这种酒煮沸后泡沫特别多,稍不留神就会溢锅,现在我都学聪明了,用红曲酒煎药时专门用深口砂锅,火力调小半圈。
【第四类:代用黄酒】 实在买不到黄酒怎么办?我试过用糯米酒和醪糟应急,去年在云南旅游突发肠胃炎,当地药店抓药时找不到黄酒,用桂林三花酒兑了点红糖,居然把老中医的方子对付下来了,不过这种只能救急,正经调理还是得用正统黄酒。
千万千万别用料酒!上回我妈图省事拿了炒菜的料酒煎药,结果药汤发咸还带股奇怪香味,后来才知道料酒里加了花椒、大料提味,有些还含焦糖色,这些添加剂会和药材发生反应,现在我家灶台旁边专门贴了标签:"料酒熬药无效"。
说个真实案例,去年邻居张叔风湿痛,自己用茅台代替黄酒煎药,结果药没喝完先醉倒了,血压飙到180,后来中医解释说,高度白酒刺激性太强,容易损伤胃黏膜,黄酒的14-20度才是最佳平衡点。
熬中药用黄酒还有几个门道:
- 用量要精准,一般每帖药加100-150ml,太多会盖住药味
- 倒入时机有讲究,矿石类药材要先煎,黄酒要等快出锅前5分钟加
- 特殊药材要另处理,像阿胶就要用黄酒烊化后单独兑入
- 解表类药物用常温黄酒,补益类药物最好温一下再入药
最后提醒一句,买黄酒别贪便宜,我常去的那家老字号,老板教我个诀窍:看瓶身"原料表",纯正黄酒只有糯米、鉴湖水、麦曲三种成分,那些加香精、色素的"调制黄酒",喝着都不放心用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