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《甄嬛传》发现个有意思的细节,安陵容给甄嬛送的"安胎药"里居然有灰色颗粒,老中医说这是"五灵脂",追完剧我赶紧查资料,好家伙,这玩意儿竟然是蝙蝠或者鼯鼠的粪便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药里那些听起来吓人的"粪便配方",看看老祖宗的用药智慧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
中药里的"黄金粪便"大盘点
别看现在听着瘆人,其实古代医书里记载的动物粪便类药材可不少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光是带"粪"字的药材就有十几种,不过真正常用的就那么三四个,最典型的当属五灵脂,这可不是普通老鼠屎,人家是正经哺乳动物粪便——要么是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,要么是蝙蝠的排泄物,老药工都知道,得选春天前收集的,这时候的粪便还没被虫蛀,药效最好。
另一个常被误会的是夜明砂,听着像猫头鹰拉的,其实是家蝙蝠(也就是吃蚊子那种)的粪便,有经验的老师傅能从颗粒形状判断是不是幼年蝙蝠拉的,据说这种青灰色、不带杂质的才是上品,还有个别偏方会用到蚕砂(蚕宝宝的排泄物),不过这严格来说不算粪便,算是昆虫代谢产物。
古人为什么爱用"屎"入药?
这里头学问可大了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五灵脂味甘温,能通利血脉,散瘀止痛",老中医解释说,这类药材多用于治疗血瘀导致的痛经、胃痛,原理类似蚯蚓(地龙)——看似恶心吧啦的,却有活血化淤的奇效。
更有意思的是炮制方法,新鲜五灵脂腥臊味冲天,必须用黄酒喷匀后炒到微焦,这样既去掉臭味,又能增强活血效果,有些古方还会搭配醋炙,说是能引药入肝经,不过现在药店里卖的都是密封包装的,闻着倒没那么吓人了。
现代科学怎么看这些"屎"药?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觉得匪夷所思,查了论文才发现,五灵脂含尿素、维生素A和少量甾体激素,确实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夜明砂里的蝙蝠粪便含有未消化的昆虫外壳,这些甲壳质在体内可能起到吸附毒素的效果,不过现代药典已经把这些药材列为"动物病理产物",使用门槛比过去高多了。
现在中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,拿五灵脂来说,孕妇绝对禁用,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容易反酸,更关键的是,野生鼯鼠属于保护动物,正规药房用的都是人工养殖的,还得有检疫证明,某次采访老中医,他偷偷跟我说:"现在年轻大夫开这类药手都抖,生怕病人投诉"。
别被名字骗了!这些不是真的屎
有些药材名字带"屎"却和粪便无关,比如鸡矢藤,听着像鸡粪,其实是茜草科植物的全草,因为叶子揉碎有鸡粪味才得名,还有望月砂,看着像兔子屎,实际上是野兔的干燥粪便,和家兔吃的饲料不同,药效也更好,最搞笑的是"白马通",这可不是马粪,指的是白马的干燥粪便,古代还分等级,新马粪叫"马通",陈年的叫"白马通"。
这些"重口味"药材现在还有用吗?
实话实说,现在很多经典方子都改良了,比如失笑散原本用五灵脂配蒲黄,现在有的用丹参替代,倒是某些跌打损伤膏药里还能见到夜明砂的身影,我在同仁堂抓药时问过店员,他们说现在五灵脂多用于中成药生产,散装卖得越来越少了。
不过民间偏方还在用,去年去川西采风,当地老人教了个治刀伤的土方:把岩松鼠粪便碾碎敷伤口,说能消炎,虽然没验证过,但想想原始森林里的动物粪便确实比较"纯净",不像城市里的受污染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冷知识:阿胶最早是用牛皮熬的,后来改成驴皮;五灵脂以前用蝙蝠粪,现在主要用鼯鼠粪,这么看来,中药材的发展史就是部"食材替换手册"啊!下次再看到药方里有奇怪成分,千万别急着扔,查查古籍说不定大有来头,该问医生还是得问,毕竟剂量差之毫厘,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