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气温骤降,很多小伙伴都喊"冻手冻脚",明明穿得像个粽子还是浑身发冷,其实啊,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风寒的妙招——温经通络的中药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"暖宝宝"级别的中药材,学会这几招,这个冬天再也不怕寒气偷袭!
风寒入侵的征兆你中了几个? 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风寒盯上了,其实身体早就发出信号: ① 早上起床后手脚像冰块,暖半天都热不起来 ② 吹风就打喷嚏,鼻涕像水龙头关不严 ③ 脖子肩膀僵硬得像背了个龟壳 ④ 女生经期腹痛加剧,血块像果冻 ⑤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小腿抽筋像放电 这些都是寒气在经络里"安营扎寨"的表现,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越积越多,最后彻底冻住管道,这时候光靠秋裤已经不够了,该请中药大军来疏通经络了!
五大驱寒先锋各有绝活
-
桂枝:关节寒痛的克星 这味药堪称"暖手宝本宝",特别适合办公室久坐族,每天抓3根泡茶,喝着喝着就会发现手指头灵活了,键盘打字不再"咔咔"响,要是配上红枣枸杞煮水,还能把寒气从指尖赶跑,记得选表皮红棕、断面有菊花纹的,这种才是地道货。
-
当归:妇科寒症的救星 女生们注意了!这个"妇科圣药"不仅能暖子宫,还能让暗沉的脸色透出血色,推荐个懒人方子:当归粉拌蜂蜜,早晚各一勺,坚持一个月,你会发现大姨妈来访时肚子没那么疼了,血块也变少了,不过孕妇千万别碰,这玩意儿活血太猛。
-
艾叶:十年陈艾治顽疾 家里常备艾叶就像存了瓶万能药,受凉腹泻?煮碗艾叶粥,肩颈酸痛?缝个艾绒枕头,最绝的是艾灸,买那种五年陈的艾条,对着足三里、涌泉穴熏,烟往皮肤上钻的时候,寒气就像遇到吸尘机似的往外跑,注意新艾性烈,陈艾才温和有效。
-
生姜:厨房里的急救兵 别只会煮姜糖水!老姜切片擦后腰,三分钟就能缓解肾寒;捣碎敷膝盖,比暖宝宝还管用,重点说个秘方:生姜皮晒干装枕芯,专治半夜惊醒盗汗,不过晚上吃姜要谨慎,容易上火的人建议上午食用。
-
川芎:头痛星人的福音 偏头痛、眉棱骨痛多半都是寒气卡在头部,拿川芎粉掺在洗发水里按摩头皮,洗完脑袋清爽得像开了空调,再教个祖传法子:川芎10克+白芷5克+醪糟水炖蛋,趁热吃下去,太阳穴的紧绷感立马松绑。
寒气最怕的三个黄金组合 单兵作战不如团队协作,这几个经典搭配效果翻倍: ① 桂枝+生姜=手足冰冷终结者 30克桂枝配15克生姜熬水泡手脚,泡完擦干立刻钻进被窝,寒气就像被打包扔进垃圾桶,连续七天,手脚能热乎整个冬天。
② 艾叶+当归=宫寒克星 20克艾叶煮水滤渣,加10克当归粉搅匀,趁着温热熏蒸下腹部,蒸汽袅袅升起时,就像给子宫做了个热石疗,痛经妹子亲测有效。
③ 川芎+红花=经络推土机 等比例磨粉装布袋,微波炉加热后敷在疼痛部位,这两味药联手能把淤堵的经络犁得平平整整,连风湿患者都说见效快。
用药避坑指南
- 阴虚火旺的人(舌红少苔、半夜口渴)要远离温热药,好比旱地浇汽油会起火
- 泡脚水温别超过45℃,寒气不是用开水烫出来的
- 艾灸后两小时别洗澡,毛孔大开时淋冷水等于引狼入室
- 中成药别当保健品吃,附子理中丸这类猛药要遵医嘱
四季调养小秘诀 春夏季正是储备阳气的好时机,这时候用姜枣茶打底,每周喝三次,相当于给身体充太阳能,三伏天做三明治艾灸(姜片+艾柱+盐),冬病夏治效果翻倍,记住寒气是一点点攒出来的,别等到关节咔咔响才想起调理。
最后送大家个万能保健法:每晚搓热掌心劳宫穴,沿着手臂内侧一直推到腋窝,重复九遍,这个动作能让心经、肺经的寒气顺着手掌溜走,配合喝点陈皮山楂茶,酸酸暖暖的特别舒服,这个冬天,让我们一起做个自带暖气的养生达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