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中药柜时突然发现,很多药材名字里都带着"木"字旁,比如杜仲、桂枝、桑叶这些,仔细想想,老祖宗给药材起名还真有讲究,带木字旁的药多半和植物有关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药房角落里的"木字辈"中药,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神奇功效。
杜仲:补腰肾的"橡胶树" 说到带木字旁的中药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杜仲,这味药特别有意思,它的树皮折断时会有银白色的胶丝,像橡皮筋一样拉都拉不断,所以民间又叫它"胶树",老中医常说"腰疼吃杜仲"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记得邻居王大爷去年闪了腰,抓了几副杜仲猪腰汤喝,没几天就能直起腰杆下棋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味药性偏温,阴虚火旺的人可不能瞎补。
桂枝:厨房里的暖身调料 别看桂枝在药柜里灰头土脸的,它可是厨房里的隐形高手,炖羊肉汤时丢几段桂枝进去,不仅能去腥散寒,还能让汤头带着淡淡的甘甜,这枝桠其实是肉桂树的小嫩枝,药性比肉桂温和得多,每到冬天手脚冰凉的朋友,不妨用桂枝、当归泡茶喝,喝完整个人从脚底暖到头顶。
桑叶:蚕宝宝的"食堂"也是降压药 "蚕食桑叶"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,其实桑叶不光是蚕宝宝的口粮,还是一味清热明目的良药,清明前后摘的嫩桑叶最好,晒干后泡水喝能清肺润燥,现在年轻人总熬夜玩手机,眼睛干涩发红,抓一把桑叶煮水熏眼,比滴眼药水还管用,不过要记住,霜打的桑叶药效最强,摘早了效果可要打折扣。
柴胡:疏肝解郁的"开心果" 这味药的名字最有意思,明明长在山上,却叫"柴胡",老中医说它能把堵在胸口的闷气像劈柴一样劈开,特别适合那些整天唉声叹气的压力族,记得去年公司项目紧急,连着熬了几个通宵,结果两肋胀得像个鼓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柴胡,喝了三天果然感觉心里那团乌云散开了。
枇杷叶:止咳圣手也有小脾气 每次路过中药店,总能看见整麻袋的枇杷叶堆在角落,这叶子背面毛茸茸的,新鲜时止咳效果最好,但直接煮水会刺激喉咙,必须刷干净绒毛才行,小时候咳嗽,妈妈总用蜜炙枇杷叶煮雪梨,甜甜的药汤骗得我还以为在喝糖水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叶子性凉,风寒感冒初期可不敢乱喝。
槐花:五月飘雪的天然止血药 每年春末夏初,路边的槐树开花时就像下了场紫雪,这不起眼的小花可是止血高手,痔疮出血、鼻血不止时,槐花炒炭研末冲服特别管用,不过新鲜的槐花更适合做菜,焯水后拌上面粉煎成饼,比韭菜盒子还香,只是要注意,脾胃虚寒的人可经不起这么"凉"的折腾。
木瓜:不是水果的那个木瓜 药房里的木瓜可不是超市卖的热带水果,而是宣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,这味药最拿手的是对付湿气重引起的关节痛,梅雨季节泡杯木瓜茶,能赶走浑身的黏糊劲儿,记得奶奶每逢回南天,总会用纱布包着木瓜片放在衣柜里,说是能吸湿防霉,老房子倒是真的没那么多潮味。
槟榔:嚼出来的祛虫药 南方人爱嚼的槟榔其实是味中药,不过药房里用的都是切片烘干的槟榔,这味药最擅长打蛔虫,小时候肚子疼,卫生所的医生就会开几片槟榔煮水喝,不过现在的槟榔制品可不能随便吃,加工过程中加的那些化学物质反而伤身体,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用正经药材。
栀子:情绪垃圾桶的解毒剂 这枚长相酷似高尔夫球的果子,其实是棵解压神药,工作压力大导致心烦失眠时,用栀子泡茶特别见效,记得有次赶稿连续熬夜,嘴上起了一圈水泡,老中医说这是心火旺,开了栀子配淡竹叶的方子,喝两天果然消下去了,不过这味药太苦,建议搭配甘草一起煮,药汤才不至于苦得让人皱眉。
石斛:悬崖上的液体人参 真正的铁皮石斛都长在峭壁上,现在人工种植的虽然便宜了,但功效还是杠杠的,这味养阴神器最适合熬夜党,加班后煮碗石斛银耳羹,能把耗损的津液补回来,不过新鲜石斛比较难保存,我们普通家庭用干品泡茶更方便,每天掐一点泡开水,喝到嘴里有股淡淡的草香。
这些带木字旁的中药,个个都是自然界的馈赠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一味药在不同人手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功效,就像杜仲能补肾也能升血压,桑叶能清肺也能伤肠胃,使用时最好还是听听老中医的建议,下次经过中药店,不妨留意这些木字旁的药材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