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留下的昏迷急救方子,关键时刻能救命!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大家好啊,今天咱们聊一个有点沉重但又不得不懂的话题——昏迷的中药方子,这东西平时用不上,但万一遇到紧急情况,可能就是救人一命的宝贝,我爷爷以前总说"中药救急有三宝,昏迷高热大出血",今天就专门说说这个昏迷急救的方子,不过先说好,这些内容只能作为应急知识储备,真遇上事还是得马上送医院!

中医怎么看"昏迷"这回事?

在中医眼里,人突然昏倒是身体出了大问题,要么是邪气太猛把元神憋住了(像痰迷心窍、热入心包),要么是正气突然垮掉(比如气脱阳亡),老辈人常说的"闭证""脱证",说白了就是身体闸门被关上了(闭)或者堤坝决口了(脱)。

我小时候见过村里有人中暑昏迷,老中医扎人中放血后,拿紫雪丹化水灌下去,人很快就能睁眼,还有次隔壁王奶奶脑溢血,西医说没救了,结果用安宫牛黄丸吊着命,硬是多撑了三天见上远方亲人,所以说中药救急真不是吹的,关键得用对地方。

三个救命方子得记牢

这些年收集了不少民间验方,挑三个最管用的讲讲,不过先声明,这些方子都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的,别自己瞎试!

通关开窍第一方:苏合香丸 这丸子看着黑乎乎不起眼,却是古代皇帝的救命药,配方里有苏合香、冰片、犀角这些猛药,专门对付痰堵心窍的情况,去年邻居张叔洗澡晕倒,媳妇给他嘴里塞了半颗,没十分钟就咳出声来了。

用法特别讲究:成人一次1-2丸,用温水化开滴舌头底下,要是病人牙关紧咬,就得把药抹在牙龈上,记住千万避开金属器皿,这药遇铁会变质!

热闭昏迷找"三宝" 安宫牛黄丸、紫雪丹、至宝丹这三兄弟,专治高烧引起的昏迷,前年我外甥高热惊厥,小脸烧得通红,用紫雪丹拌蜂蜜喂下去,不到半小时就退烧了,这三个药的区别挺有意思:

  • 安宫牛黄丸:高热神昏伴抽搐
  • 紫雪丹:高烧说胡话、口渴躁动
  • 至宝丹:发烧但手脚冰凉的特殊情况

虚脱昏迷要固本 有些老人突然昏厥,其实是气脱了,这时候要用独参汤:野山参30克切片,开水焖泡,我亲眼见过菜场老板中暑晕倒,他老婆赶紧喂了参汤,掐人中半天才缓过来,不过现在野山参金贵,用党参代替也有效果,只是力道弱些。

用药禁忌比药方更重要

讲完方子必须说忌讳,这可是老中医的血泪经验:

  • 苏合香丸不能给脑出血病人用,会加重出血
  • 安宫牛黄丸遇见寒湿体质要慎用,容易伤阳气
  • 昏迷超过6小时千万别硬灌药,防止呛进肺里
  • 小孩昏迷用量要减半,婴儿只能用针尖蘸药点舌尖

去年急诊科碰到个病例特别典型:六十岁大叔酒后昏迷,家属喂了两粒苏合香丸,结果当晚鼻血狂流,后来才明白是高血压患者用温热药犯了忌,所以说辨证不准不如不用!

现代急救也要懂点中医套路

现在都说中西医结合,其实在家护理昏迷病人时,很多中医小技巧特别管用:

  1. 掐人中有窍门:用拇指甲掐鼻唇沟上方,力度要像按橡皮擦,持续按压2分钟
  2. 十指放血:十个手指头尖挤两三滴血,能缓解脑压过高
  3. 蒜泥涌泉穴:把大蒜捣成泥敷在脚底涌泉穴,引火下行
  4. 毛巾擦身法:用白酒兑温水擦腋下、大腿根,物理降温超快

我表姑父去年脑梗昏迷,护士教了个"三棱针点刺舌底"的方法,说是能刺激神经,虽然听着吓人,但确实帮他提前苏醒了三天。

真实案例告诉你怎么选方子

说个最近发生的事:菜市场卖肉的老李突然晕倒在摊位前,脸色青白冒冷汗,围观有人说是中暑要刮痧,有人喊着喂藿香正气水,幸亏他儿子学过中医,立刻把父亲平放,用指甲掐内关穴,喂了半支生脉饮,原来老李是低血糖加中暑,这种气阴两虚的情况,生脉饮补气养阴正合适。

还有个反面教材:工地小工高空坠落昏迷,工友直接灌了一瓶红参汤,结果当天晚上就没救回来,后来医生说这是典型的"闭门留寇",体内有瘀血还急着大补,把残存气息都堵住了。

家庭必备的昏迷应急包

建议家中长期备着这些:

  • 中成药:安宫牛黄丸(北京/南京同仁堂)、苏合香丸(雷允上)、紫雪丹(太原)
  • 急救药材:人参须、冰片、麝香(微量装瓶)
  • 辅助工具:三棱针(消毒)、穴位图贴墙上
  • 特殊物品:生姜汁(防呕吐)、蜂蜜(缓和药性)

记得每半年检查药品有效期,特别是那些蜡封的丸子,过期就失效了。

最后唠叨一句:这些方子都是保命用的,宁可百年不用,不可用时没有,建议大家把重要药方抄在手机备忘录,家里显眼处贴张穴位图,当然最好的预防还是定期体检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毕竟老话说得好:"若要昏迷少,三分饥与寒;气血调顺畅,邪气不敢犯!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