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壁王叔的药店中药花茶堆成山,而我家对门李姐的药房同款产品却卖得火热,差距到底在哪?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,教你用三招把中药花茶变成店里的"摇钱树"!
先摸透顾客的小心思 前两周我在药店蹲点发现,买花茶的可不是想象中的退休阿姨,早上9点上班族冲进来抓养生,下午宝妈们组团买枸杞玫瑰茶,晚上还有外卖小哥特意绕路买罗汉果茶,这说明啥?大家要的是"随手养生"!
老张家药店就栽过跟头——把决明子、菊花茶按药材分类摆货架,结果蒙尘半年,后来改成"熬夜救星""祛痘神器""抗疲劳套餐"这种直击痛点的组合,配上手卡写明功效,半个月库存见底,卖花茶不是卖中药,是卖解决方案!
让价格会"跳舞" 别家都在拼折扣?咱玩点新花样!上周我去杭州考察,有家药店搞"节气盲盒"火出圈,春天推养颜盒(玫瑰花+茉莉+红枣),立夏换祛湿盒(荷叶+茯苓+赤小豆),29.9元随机三罐,年轻人就爱这种开盲盒的快感,有人连买5盒集卡。
更绝的是会员裂变玩法:买满50送定制玻璃罐,推荐好友再返现,有个大姐买了菊花枸杞茶,拉了8个闺蜜凑单,最后店家不得不限购每人最多推荐3人,这哪是卖花茶?这是在玩社交货币!
把药店变网红打卡点 光便宜没用,得让顾客觉得有意思,南京那家百年药房就聪明,每周三请中医坐堂教"花茶魔法":春天教怎么用桃花祛斑,夏天演示绿豆花解暑茶,现场熬煮免费试喝,大妈们拍视频发抖音,自带流量。
最狠的是深圳某连锁玩跨界,买花茶送迷你盆栽,顾客把玫瑰花籽种在茶杯里,每天浇水拍照打卡,无形中帮药店宣传了三个月,现在他们连花盆都成了周边产品,成本2块卖15块还抢手。
躲不过的坑要小心 别以为促销就是瞎折腾,去年成都某药店学网红搞"花茶奶茶化",把甘草黄芪做成冷泡茶,结果老顾客投诉"不正宗",后来他们学乖了,传统配方区和创新区分开,现在两个区域销量1:1,皆大欢喜。
还有别犯懒病!北京有家店搞满减活动,结果收银系统没调好,顾客结账时多付了钱,当天就上了本地投诉榜,得不偿失,所有活动上线前务必全流程演练,最好找托儿测试一遍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:中药花茶不是快消品,别指望一个月卖完一年库存,建议把促销做成系列栏目,每月换个主题,培养固定客群,比如五月推"考试季提神茶",六月搞"毕业养生局",让顾客形成"到XX节就去买茶"的条件反射。
现在回头看看李姐的药房,人家早就把花茶区改成体验角,每周不同主题,还建了微信群教顾客辨茶识药,这哪是卖货?这是在培养私域流量!各位老板们,别再守着药柜等顾客了,赶紧把花茶区变成店里的网红角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