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陪老妈复查甲状腺的时候,隔壁诊室突然传来摔病历的动静。"西药吃了五年还是反复!"中年女人的声音带着哭腔,"能不能别开这些伤肝的药了?"这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十年前我因为手抖心慌查出甲亢,难道所有患者都要在激素药物里耗一辈子?
后来偶然听老家亲戚说起县中医院退休的李大夫,专门用古方调理疑难杂症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带着厚厚一沓化验单找到了藏在巷子里的中医馆,李大夫摸着我肿大的甲状腺,摇头说:"年轻人把身体当银行透支,现在账该还了。"
他开的方子着实让我意外:夏枯草15克、玄参10克、浙贝母8克、生牡蛎20克、柴胡6克,最后加两勺蜂蜜调和。"这是改良过的消瘿汤,早晚两次,饭前半小时喝。"老人特别强调,"忌海带紫菜像忌毒药,多吃冬瓜薏米祛湿气。"
刚开始喝确实痛苦,苦涩味混着腥味直冲脑门,坚持到第三周,最明显的变化是半夜不再盗汗,原本能听见心跳的耳鸣声也弱了,两个月后复查,T3T4指标首次逼近正常值,最惊喜的是凸出的眼睛开始慢慢回缩。
其实这方子大有讲究,夏枯草专克甲状腺结节,就像给肿胀的腺体装了个泄洪闸;玄参滋阴降火,把过度活跃的代谢速度调慢;浙贝母化痰散结,相当于清理堵塞的河道,最关键的生牡蛎,既是补钙圣品又能软坚散结,配上柴胡疏肝理气,整个方子就像给失控的甲状腺做了次深度SPA。
同病房的刘姐比我严重得多,眼球突出到闭不上眼,她偷偷塞给我个手抄方,竟是用猫爪草煮猪肉。"每天三片肉,连汤带渣全吃光。"她神秘地说,"这是我奶当年从土匪窝换回来的方子。"虽然听着玄乎,但看她指标逐渐稳定,倒也让人不得不信民间智慧。
不过老中医再三叮嘱,这些偏方就像钥匙串,得找对那把合适的,有人吃海藻昆布反而加重,有人用黄药子伤了肝,去年有个小伙子自己配药,结果碘过量引发甲减,这就是乱试偏方的代价。
现在我的药箱里常年备着分装好的药材包,出差也带着迷你药壶,每次泡药看着褐色的汤汁,总会想起李大夫的话:"治病先治心,别把指标当敌人。"半年前我开始减量,最近一次B超显示结节缩小到黄豆大小,西医都惊讶地追问用了什么疗法。
说到底,甲亢不是靠猛药硬压下去的,就像园丁修枝,既要剪掉疯长的芽,又要培土浇水,那些流传千年的中药方子,其实是老祖宗给我们的身体写的情书——温柔地劝慰,耐心地等待,终会等到春暖花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