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中药材价格跳水,这些品种跌幅最猛,药商直呼扛不住!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一斤三七的价格还没白菜高!"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老张蹲在摊位前,手里捏着干三七片不停叹气,这位做了二十年药材生意的老江湖,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品种集体"跳水",今年以来,中药材市场仿佛被按下了"降价键",多个品种价格跌幅创下十年之最,药商们的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"高价货"。

三七:从"药界黄金"到"跌跌不休"

去年还能卖到每公斤800元的三七,今年直接腰斩到350元,云南文山的种植户老李掰着手指算账:"去年挖一亩三七能赚两万,今年倒亏五千!"原来趁着高价扩种的几十万亩三七田,今年全部扎堆产新,更雪上加霜的是,疫情后中成药需求骤减,原本靠三七止血的药企纷纷改用替代品种,现在文山的冷库里,足够全国用三年的三七正在慢慢发霉。

人参"跳水"背后:野蛮生长的代价

长白山的人参贩子老王最近天天守在手机前刷行情软件,看着屏幕里不断下探的人参价格直跺脚,五年前每斤800元的园参,今年跌到120元还没人要。"都是东北那帮人瞎种害的!"老王指着手机里黑龙江新挖的参地照片,"以前讲究'三铲三晾',现在直接套种玉米,药效没了不说,产量还翻倍涨。"更让他发愁的是,韩国高丽参趁机低价倾销,药店里摆满红参饮品,国产人参彻底成了滞销货。

白术暴跌之谜:天灾还是人祸?

在安徽亳州药材街,白术商户们把成捆的白术当街暴晒,白花花的一片看得人心疼。"去年这时候能卖300元,现在80元求收购!"商户老陈掀开麻袋,露出发霉的白术块茎,"河北安国、安徽太和,到处都是白术田,雨水一泡全烂地里。"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有老药农预警过种植过剩,但看着每亩两万的暴利,没人愿意收手,如今冷库里积压的白术足够全国喝三年四物汤,价格却还在阴跌。

黄连之殇:替代品围剿下的绝境

"现在谁还用黄连?"重庆石柱黄连交易市场的经纪人小周苦笑着展示手机订单,"某音上卖的'去火茶包',用的全是金银花和贡菊。"曾经贵为"药中黄金"的黄连,今年价格从每公斤200元暴跌至50元,罪魁祸首是各地兴起的"去火茶饮"风潮,年轻人根本不认传统中药配方,更致命的是,人工种植黄连周期长达五年,而贵州、湖南新发展的"速生黄连"两年就能采收,药效虽差却便宜量大,彻底打乱了市场节奏。

当归困境:道地药材的尴尬

甘肃岷县的当归种植大户老赵站在库房前,望着堆积如山的当归叹气:"去年这时候贩子抢着给200元,今年90元都没人装车。"这个曾因《本草纲目》记载而身价倍增的道地药材,正陷入"劣币驱逐良币"的怪圈,青海、山西的廉价当归冲击市场,药厂为压成本疯狂采购低质货,老赵指着自家精心炮制的当归片:"我们熏硫少、切片厚,反而被说卖相不好。"现在他的当归主要卖给旅游区特产店,真正的药用市场早被便宜货占领。

党参崩盘:资本游戏下的牺牲品

在山西潞党参主产区,收购商老马的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价格变化:2021年巅峰时每公斤180元,2022年跌到120元,今年直接腰斩到60元。"都是那些炒家害的!"老马指着远处荒废的种植基地,"前年有人忽悠我们种党参能抵押贷款,结果收成就遇到资本抛售。"更讽刺的是,现在大量党参被制成"养生茶包",打着"补气神器"旗号在直播间低价甩卖,真正的药用渠道反而无人问津。

麦冬寒潮:产能过剩的典型样本

四川绵阳的麦冬交易市场,往日热闹的装卸区如今冷冷清清。"去年这时候每天发走二十车,现在三天凑不满一车。"物流老板老何踢着地上散落的麦冬苞吐槽,"湖北、福建种的麦冬又便宜又好看,我们川麦冬药效再好也拼不过价格。"数据显示,全国麦冬种植面积三年暴涨500%,而中成药厂因配方调整用量锐减,现在冷库里的麦冬足够全国熬制十亿剂沙参麦冬汤,价格却从每公斤80元跌到25元。

枸杞之困:边角料都比正品贵

宁夏枸杞商户阿娟盯着手机里新疆枸杞的直播价格直冒冷汗:"他们99元包邮三斤的'特级枸杞',其实是我们筛出来的次品!"在银川国际商贸城,正宗宁夏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