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中部中药种植,千年药乡的现代振兴之路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在山西这片黄土高原上,藏着个"中药材宝库",您要是沿着太行山脉往晋中盆地走,准能看见坡地上成片的连翘、黄芩,河谷里随风摇曳的党参、柴胡,这里种中药的历史能追溯到春秋战国,老辈人常说"太行山里无闲草",如今这老话又被注入了新活力。

【一方水土养百药】 山西中部的地理环境简直就是中药材的天然温床,太行山脉的褶皱里藏着褐土和淋溶土,汾河冲积出的平原带着肥沃的沙壤土,年均气温9-12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,加上1000毫米左右的年降水量,让这里的中药材自带"地理认证",像陵川的党参、平顺的连翘、榆社的黄芩,都是全国道地药材排行榜上的常客。

【老把式遇上新科技】 在长治某药材基地,60岁的张师傅正拿着手机查看土壤湿度,他种了四十年黄芩,现在却成了"科技范儿"。"以前靠摸土块、看云彩,现在传感器直接说话。"他指着地里的物联网设备说,这种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碰撞,正在改变山西中药种植的面貌,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常年驻村,手把手教药农用生物防治替代农药,用有机肥改良土壤。

【从散兵游勇到产业集群】 走进晋中某个中药材交易市场,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药香,这里每天有300多个药材品种进出,年交易额超20亿元,但十年前,这里还是小贩挑担子收药的景象,现在政府牵头建起标准化种植基地,30万亩连片种植区配上溯源系统,每棵药材都有"电子身份证",广誉远、振东制药这些龙头企业直接对接种植户,订单农业让药农吃下定心丸。

【藏在深山的致富经】 在太行山深处的古县村,返乡青年小赵带着村民种起了仿野生苍术。"以前采野药破坏生态,现在人工种植反而保护了环境。"他指着山坡上间作的药材说,这种林下套种模式,既保持水土又提高收益,亩均收入比传统农作物翻两番,村里还建起药材初加工站,烘干机、切片机齐全,新鲜药材不出山就变"商品"。

【全产业链觉醒时刻】 山西中药人现在玩的是"全链条",上游有28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,中游建起56个万亩种植示范区,下游配套30多家深加工企业,更绝的是搞起了"中药+",左权用连翘花做民宿体验,平顺开发黄芩茶养生产品,甚至还有中药主题的研学旅游,去年全省中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80亿元,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

站在太行山巅远眺,那些起伏的药田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地毯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记载,到现代GAP认证基地,山西中部的中药种植正在书写新传奇,当千年药乡遇上科技春风,这片黄土地上的草药故事,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