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下叶",去中药店抓药时也常看见老师傅往纸包里添几片墨绿的叶子,一问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"下叶"竟是传承千年的养生法宝!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它的秘密,看看这味中药界的"隐形冠军"到底藏着多少惊喜。
要说这"下叶",可是中药房里的低调高手,它学名叫"淡竹叶",长在南方山间的溪边竹林里,细长的叶片像翡翠雕的宝剑,到了端午前后正是采收的好时节,老辈人常说"宁要山间一片叶,不要柜上千金参",说的就是这看着普通的叶子。
别看它不起眼,本事可大着呢!前阵子我上火牙疼,老中医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这"下叶",拿回家煮了当茶喝,没想到三天就不疼了,后来才知道,这叶子性寒味甘,就像给五脏六腑做了个"消防演练",专门扑灭体内的"火情",像熬夜长的痘、吃火锅起的泡,喝它比吃消炎药还管用。
最绝的是它的"排毒超能力",我同事小王有次体检查出尿酸高,医生让他用"下叶"配薏米煮水喝,他坚持了两个月,指标真就降下来了,原来这叶子里含有的特殊成分,就像个"管道工",能把身体里的代谢垃圾悄悄运走,现在他保温杯里总泡着这个,说是比喝可乐还上瘾。
说到用法,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,广东人喜欢拿它煲汤,和冬瓜、老鸭一起炖,汤清味甜还能祛湿;江浙一带则爱用它做茶,配上几颗乌梅,酸酸甜甜特别解暑,我奶奶还有个土方子:新鲜下叶捣碎敷蚊虫叮咬处,止痒效果比花露水还好。
不过要提醒大伙,好东西也得用对门道,这"下叶"性子偏凉,体寒的朋友可别学我当初那样猛灌,最好搭点红枣、生姜这类温补的食材,就像给凉茶穿了件保暖衣,孕妇和小朋友要慎用,毕竟咱们讲究"中病即止",见好就收才是养生之道。
现在市面上有不少"下叶"制品,但真心建议去正规药店买,前年我在旅游区买过袋装茶包,结果喝着像割过的草,后来才知道是被硫磺熏过的,正宗的"下叶"应该带着淡淡的竹香,泡开后叶片完整,汤色碧绿透亮。
最近发现个新潮流,年轻人用"下叶"做轻食,有人把晒干的叶子磨成粉,撒在沙拉里;还有人拿它自制果冻,翠玉般的颜色看着就清凉,不过这些新吃法还得悠着点,毕竟祖宗传下来的煮水喝才是最稳妥的用法。
说到底,这味被老中医私藏的"下叶",就像中药界的扫地僧,它不张扬却有大本事,不昂贵却能解烦忧,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,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,不如学学古人的智慧,从一片叶子里品出健康的味道,下次去中药铺,别忘了让老师傅给你称点"下叶",说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