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到个有意思的话题——"竹子全身都是药",作为常年和中草药打交道的自媒体人,我摸着办公室那盆文竹陷入了沉思,别看竹子青翠挺拔像根"直肠子",其实从叶到根藏着不少治病救人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竹子家族的五位"隐藏高手",看完保准你对着路边的竹林刮目相看。
【竹叶:被低估的"天然退烧药"】 上次邻居家娃半夜发烧,老太太急得直跺脚,我翻出抽屉里的淡竹叶,煮了壶冰糖竹叶水送过去,第二天人家送来刚摘的枇杷表示感谢,直说这土方子比退烧药还管用,其实中医早把竹叶当"清凉小卫士",特别是淡竹叶,性寒味甘,专治心火旺引起的口舌生疮、小便发黄,办公室常备点晒干的竹叶,泡茶时扔几片,既能解春困又能防上火,比喝那些妖娆的花茶实在多了。
【竹茹:孕妇呕吐的救星】 前阵子表姐孕吐严重,西医开的维生素B6吃了不管用,我赶紧寄了包姜汁炒过的竹茹片,教她煮水代茶饮,没想到三天后就收到感谢视频,说终于能吃点东西了,这看着像棉花的玩意儿其实是竹子刮下的内皮,专治胃热呕吐,尤其对妊娠恶阻有奇效,现在药店卖的竹茹都是碳炙过的,自己在家也能做——把新鲜竹片削成薄片,反复刮取内层绒絮,晒干存着备用。
【竹沥:呼吸道的"清道夫"】 记得小时候咳嗽老不好,奶奶总会拿个青瓷碗接竹沥,砍根当年生的嫩竹,架在柴火上烤中间段,两头流出的汁液就是竹沥,这黑褐色的液体看着吓人,却是治疗痰热咳喘的圣品,现在药店买的多是加工品,建议买鲜竹沥,兑点蜂蜜直接喝,对付黄痰粘稠特别管用,不过体寒的人要慎用,毕竟性寒得像冰镇啤酒。
【竹黄:藏在虫蛀里的镇痛剂】 去年采药时发现片被虫啃过的老竹,切口处挂着蜂窝状的黄色物质,老师傅说这是竹黄,又叫"天竺黄",是竹子被赤球菌感染形成的病理产物,别小看这发霉似的东西,可是治疗小儿惊风、高热抽搐的良药,现在人工培育的竹黄药效差些,要是在深山老林遇到自然生成的,那真是捡到宝了。
【竹笋:减肥界的"伪装高手"】 春天最热闹的莫过于挖笋大军,可别光顾着尝鲜,这尖尖的小家伙还是一味中药,竹笋性寒利九窍,能通便降脂,但脾胃虚寒的千万别贪嘴,我们当地有个偏方,用春笋煮鲫鱼汤,专治产后乳汁不通,不过要提醒各位,市场上泡过药水的笋干要警惕,天然晒干的才有那股清苦味。
说了这么多,肯定有人要问:这些中药怎么搭配使用?其实就像吃火锅选调料,得看体质下单,比如熬夜族用竹叶+菊花泡茶,胃热的用竹茹+麦冬煮水,化痰的话竹沥配梨汁最佳,但最神奇的是,这些药草都带着竹子特有的清香,完全不像我小时候喝的那些苦哈哈的中药汤。
下次散步看到竹林,可别只顾着发朋友圈,仔细找找有没有冒尖的竹笋,看看杆子上有没有虫蛀的竹黄,再摸摸叶子够不够老硬,说不定随手拍张照,就能收获上百个点赞,毕竟现在城里人对草木的好奇心,比竹筒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