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朋友圈里又是一片"咳咳咳"的刷屏声,老铁们别慌,今天咱们不聊西药副作用,也不说那些看不懂的医学名词,就讲讲老祖宗传下来的退烧止咳妙招,作为一个被中药救过无数次的资深养生达人,这些年收集了好几个一试就灵的方子,现在全都掏心窝子分享给大家!
【第一招:分清寒热再下药】 很多小伙伴一发烧就六神无主,其实中医最讲究辨证施治,要是发烧时浑身发冷、流清鼻涕、咳白痰,这八成是风寒感冒,这时候就得用辛温解表的方子,— 生姜红糖葱白汤:老姜5片+带须葱白3根+红糖半块,煮水喝,记得要趁热喝到微微发汗,效果立竿见影,去年我半夜发烧就是靠这个方子救急,喝完盖被睡一觉,第二天就像换了个人。
如果是嗓子疼、黄痰、发热重,那就是风热感冒,这时候得用清凉解毒的: 金银花薄荷茶:金银花10克+薄荷5克+冰糖少许,沸水泡闷10分钟,这个喝起来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我家孩子每次上火咳嗽都吵着要喝。
【第二招:千年古方显神通】 说到中药方剂,这几个经典名方不得不提:
-
桑菊饮(《温病条辨》) 配方:桑叶7.5克、菊花3克、杏仁6克、连翘5克、薄荷2.5克、桔梗6克、甘草2.5克、芦根10克 特别适合咳嗽初起,喉咙干痒那种,我同事上次开会狂咳被领导盯上,喝了两天这个就好了七七八八,注意薄荷要后下,煮开焖5分钟就行。
-
银翘散(《吴鞠通医案》) 金银花9克、连翘9克、竹叶6克、荆芥5克、牛蒡子6克、薄荷3克、桔梗6克、淡豆豉5克、甘草3克、芦根10克 这个是风热感冒的经典方,发烧超过38.5℃配上这个效果杠杠的,我婆婆上次高烧不退,中西医结合用了这个方子,当天下午体温就降下来了。
-
麻杏石甘汤(《伤寒论》) 麻黄5克、杏仁6克、石膏18克、甘草6克 这个方子专门对付咳喘发热,特别是小孩肺炎初期,邻居家娃半夜咳得脸通红,喝了这个当晚就安稳睡了,不过麻黄量要严格控制,小孩减半使用。
【第三招:厨房里的退烧神器】 别以为中药都得抓一大包,厨房里随便几样就能配出好方子: • 白萝卜蜂蜜水:白萝卜切丁加蜂蜜腌2小时,渗出的水兑温水喝,专治干咳无痰 • 香菜黄豆汤:香菜根+黄豆煮水,发了汗风寒就跑光 • 陈皮粥:大米粥里加5克陈皮丝,积食引起的咳嗽有奇效
上个月我闺女晚上突然发烧,家里正好有这些材料,临时凑了个"应急三件套":葱白水发汗+小儿推拿清肺经+萝卜蜂蜜贴膻中穴,折腾半小时体温就从39℃降到37.8℃,比送医院打针省心多了。
【第四招:中成药的正确打开方式】 实在懒得熬药的,认准这几个国货之光: • 风寒选荆防颗粒(比感冒清热颗粒猛) • 风热用双黄连口服液(苦是苦点但见效快) • 咳嗽痰多备鲜竹沥液(白色瓶子那个最管用) • 夜间剧咳吃养阴清肺丸(含服像吃糖一样)
不过要提醒大家,中成药也要辨证吃,上次看新闻说有人把风寒感冒药当消炎药吃,结果越吃火越大,可别犯这种低级错误。
【第五招:预防胜于治疗】 平时做好这三件事,能少遭不少罪:
- 每天揉按合谷、列缺、足三里这三个万能保健穴
- 用盐水漱口+冷水洗脸增强抵抗力
- 常备紫苏叶泡脚(风寒体质必备)
特别推荐个代茶饮方子:黄芪10克+麦冬5克+罗汉果半个,保温杯里泡一天,全家都能喝,自从我办公室放了这个茶壶,整个冬天都没人请病假。
最后划重点:中药虽好但不是仙丹,高烧不退千万别硬扛,我表哥当年不信邪,39.5℃还死扛,结果烧出肺炎住院半个月,咱们分享这些方子,是给轻微症状的应急用,该看医生还得去,大家有什么私藏妙方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,说不定你的偏方就能帮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