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连续熬夜赶方案,我的老毛病又犯了——喉咙肿得像含了砂纸,咽口水都刀割似的疼,翻遍药箱只剩几颗头孢,可连着吃了三天愣是没压住火,正当我准备挂耳鼻喉科专家号时,隔壁办公室的中医迷王姐塞给我个褐色茶包:"试试这个,比消炎药管用!"
要说这中药治嗓子真是门学问,西医眼里千篇一律的"消炎",在中医看来却是大有讲究,我那会总以为喉咙痛就是上火,直到老中医爷爷扒开我的舌头一看:"瞧这舌苔白腻腻的,哪是实火?分明是寒湿困脾,虚火上炎!"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年喝的菊花茶、金银花露都是瞎折腾。
真正管用的往往是些不起眼的东西,就像王姐给的茶包,掰开一闻全是甘草混着陈皮的香气,后来才知道里头有玄参、麦冬、桔梗这三味黄金搭档,玄参滋阴降火,麦冬生津润燥,桔梗载药上行,专治这种阴虚火旺的慢性咽炎,连着喝两天,喉咙里的刺痛感就像潮水退去般消失了大半。
现在家里常备着几个食疗方子,要是赶上开会多把嗓子用肿了,抓一把胖大海扔保温杯里闷着,这海瓜子浮在水面上的样子憨态可掬,泡开的絮状物却能把所有燥气都吸走,记得头回喝嫌它寡淡,加了两勺蜂蜜才算顺口,结果被老妈骂糟蹋药材——原汁原味才能养出耐造的好嗓子。
前阵子陪闺蜜去看嗓子,她的症状倒是典型得很:扁桃体红成灯笼,说话带着沙哑,老中医给她开了三副药,主将竟是霜打过的桑叶,那叶子边缘结着细盐粒般的白霜,煮出来的汤碧绿清澈,最绝的是配了鲜藕汁调服,苦药裹着清甜下肚,第二天就能正常啃鸭脖了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偏方都灵验,去年流感季硬扛了七天,喉咙疼得直抽凉气,病急乱投医试了网上热传的醋熏法,结果半夜呛得咳醒,眼泪鼻涕流了枕巾半边,后来才明白这招只适合外感风寒初期,像我这种已经化热的病症,简直就是给嗓子浇汽油。
说到底,中药调理讲究个对症下药,同样是嗓子不舒服,有人需要清热解毒,有人该祛湿化痰,还有人得补中益气,就像单位门口那家祖传喉科,诊桌上永远摆着一排小瓷罐,装着给不同体质病人特制的药粉,老大夫总叮嘱要忌口两周,连冰淇淋都得暂时戒掉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写字楼里咳嗽声此起彼伏的季节,茶水间总会飘着若有若无的中药香,那些平时嗤笑养生的年轻人,偷偷在马克杯里泡起了石斛花,倒不是大家突然爱吃苦药,实在是被反复折腾的嗓子折磨怕了——西药压得住急性发作,但要把受损的黏膜彻底养回来,还得靠中药慢慢滋养。
要是你也在为嗓子烦恼,不妨记住这几个原则:晨起用温水漱完喉,含片西洋参再开工;午休冲杯木蝴蝶茶,看着蝴蝶翅膀似的药材在水中起舞;下班前嚼两粒橄榄,让甘冽的汁水滋润加班嘶吼过的声带,当然最重要的,还是找靠谱中医把把脉,毕竟千人千面的嗓子痛,需要的从来不